中医养生调阴阳
万物皆法于阴阳, 阴阳平衡才能身体健康, 那如何调阴阳呢?从饮食方面我们五味都不可太过;从药物方面我们也是一样, 虚则补之,
饮食调养, 五味皆全不偏倚
《吕氏春秋·尽数》云:“毕数之务在于去害。 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 五味充形, 则生害矣……故凡养生, 莫若知本, 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这些可以并作一句话, 就是你想长寿, 辛甘酸苦咸五味食品不能偏倚, 偏倚可能会招致疾病。 这些经文语言古朴, 但至今仍有养生保健的指导作用。
事物都有两面性。 如酸的食品, 适当吃一点, 可以软化血管, 防止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对心脑血管病有好处, 但吃得太多, 会增加胃酸, 久之可能引发溃疡病。 咸的食品也一样, 可以补充体内不可缺少的钠离子,
中医是经验医学, 也是平衡医学。 说其经验, 是从实践中来, 又回到实践中去的。 说其平衡, 是因为其指导思想就是平衡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救其本。 ”所以中医的治病宗旨就是“平衡阴阳”, 给机体内、外造就一种和谐的环境。
养生保健, 同样贯穿着“阴阳平衡”的指导思想。 如素体阴虚者, 容易生热, 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盗汗等。 饮食方面就应多吃点龟、鳖、墨鱼等补阴之品, 补阴则可降火(虚火)。 素体阳虚者,
#p#副标题#e#
药物调养, 协调阴阳保平安
药物是因病而设的, 有是病用是药, 这叫做“对症下药”。 中医的用药原则是协调阴阳, 补偏纠弊。 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指的是用补虚泻实的方法来纠正机体的虚、实之弊。 《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指的是用寒凉药物治疗热病,
这里要说明三点:
其一, 进补之前应进行“健康体检”, 查清是否有隐匿性疾病。
其二, 克服盲从, 不能跟潮流, 赶时尚, 别人买什么, 你也买;别人吃什么, 你也吃。 因为, 人的体质各有不同, 从中医观点来说, 有阴虚体质, 有阳虚体质, 有气虚体质, 有血虚体质, 也有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等各种不同的体质, 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其三, 不要跟着“广告”走。 近两年我陆续听到、看到有不少人都在吃“六味地黄丸”, 为什么?因为商家做了广告, 说是“六味地黄丸”补肾。 有人问我, “六味地黄丸能吃吗”?我说为什么不能吃, 又不是毒药, 吃了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就难说了。 因为中药(不管是煎剂还是中成药), 都有个“四气五味”, 不辨寒、热、温、凉, 不辨阴虚阳虚, 盲目进补, 可能会适得其反。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阴的,肝、肾阴虚的人吃了自然有好处。不可能全国这么多人都是肾阴虚,有的根本就肾不虚,或者是肾阳虚的,吃了岂不是适得其反,自找麻烦吗?
看过了从阴阳平衡理论来理解的中医养生,你是不是明白了万事不可过的道理呢?饮食不能偏颇,吃补药的时候要根据体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以达到阴阳的平衡,身体的强健。
可能会适得其反。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阴的,肝、肾阴虚的人吃了自然有好处。不可能全国这么多人都是肾阴虚,有的根本就肾不虚,或者是肾阳虚的,吃了岂不是适得其反,自找麻烦吗?看过了从阴阳平衡理论来理解的中医养生,你是不是明白了万事不可过的道理呢?饮食不能偏颇,吃补药的时候要根据体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以达到阴阳的平衡,身体的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