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遼寧省人民醫院心內六科主任 石蘊琦
肥胖及“三高”人群易患心血管疾病,
這個常識人們已熟知,
但對脖子粗這一體征還缺乏足夠的瞭解。
其實,
這部分人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
這個部位越粗心血管越差
新近研究顯示,
頸圍對心血管疾病的預測作用甚至優於以往常用的腰圍。
對於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測量頸圍比測量腹圍有更好的評估價值,
且頸圍測量起來更容易:將皮尺放在第七頸椎(即頸後最突起處)上緣及喉結下方進行測量,
為頸中部最細處。
健康人的頸圍男性為38釐米,
女性35釐米。
如果頸圍超過正常值,
意味著頸部皮下脂肪或呼吸道周圍脂肪沉積增多,
反映出人體上半身皮下脂肪蓄積異常增多。
不過,
甲狀腺疾病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頸圍增大需除外。
頸圍增加多見於中老年男性、絕經期後的女性及肥胖者。
國外研究發現,
頸圍每增加3釐米,
男性體內的“好膽固醇”平均降低0.12毫摩爾/升,
女性降低0.15毫摩爾/升;男性平均血糖值增加0.17毫摩爾/升,
女性增加0.12毫摩爾/升。
粗頸造成的血脂及血糖異常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同時,
還會增加肥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代謝綜合征的可能性。
不少文獻顯示,
頸圍增加可導致頸動脈內膜增厚,
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表現,
通過頸部超聲就能檢查出來。
頸圍作為反映上身皮下脂肪的指標,
決定迴圈中的游離脂肪酸濃度。
迴圈中游離脂肪酸增加,
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壞膽固醇”生成增加、血管內皮功能受損,
致使動脈內皮脂質沉積,
產生慢性炎症,
形成動脈粥樣斑塊,
繼而動脈狹窄,
發生心肌缺血,
引發心血管疾病。
脖子粗還可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發生。
其原因為脂肪過多沉積,
加重了上呼吸道狹窄,
導致睡眠時存在缺氧及高碳酸血症。
加上睡眠結構紊亂、性格急躁等因素,
還會促高血壓的發生。
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基礎,
可增加冠心病、腦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
發現頸圍超標,
應高度警惕。
測頸圍的同時,
也要自我測量體重指數及腰圍。
如果體重指數>25,
腰圍男性>90釐米,
女性>80釐米,
說明存在代謝異常,
應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如果有胸悶、胸痛,
心悸氣短等不適症狀,
可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頸動脈超聲等檢查;如果存在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等,
必要時可增加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腦CT或核磁共振、冠脈CT或血管造影檢查,
瞭解血管病變情況,
明確診斷。
專家建議,
發現脖子變粗後,
首先要控制飲食,
注意低鹽低脂,
減少糖的攝入量,
並多進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建議適量運動,
控制體重和腰圍,
不熬夜;打鼾的人群,
要注意調整睡眠體位,
儘量側臥,
調整睡枕高度,
保持氣道通暢,
提高睡眠品質;保持樂觀情緒,
避免焦慮;嚴格戒煙限酒。
已經存在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
應堅持正規的藥物治療,
做好慢性疾病的二級預防,
減少心血管病惡性事件。
(本文由本報特約記者李敏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