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新咳要清,久咳要潤

咳嗽的治療, 目前比較主張“新咳宜清, 久咳宜潤”這一原則。 這是因為, 新咳是在短時間內感染外邪引起的, 所以應儘快清除外部邪氣, 讓肺臟恢復正常功能。 久咳則已有其他臟腑的虧損, 這時就應當滋補強壯其他虧損的臟腑, 免除其對肺臟的牽連。

具體來說, 新咳宜清, 又宜辨別風寒、風熱、風燥等。 風寒咳 病人表現為咳嗽、怕冷、咽癢、鼻塞、流清涕, 痰稀白, 呈泡沫狀。 風寒咳嗽的食療可用姜汁白蜜飲(生薑汁、白蜜各10克), 或香花姜杏瘦肉湯(香花菜30克, 薑汁15克, 杏仁10克, 豬瘦肉250克共同煮湯)飲服。

風熱咳 病人表現為咽痛、咳黃黏痰,

伴有發熱、頭痛。 風熱咳嗽的食療可用魚腥草枇杷蜜, 具體做法是:魚腥草20克, 桑白皮30克, 枇杷葉30克, 蜂蜜30克。 先將藥物煎汁200毫升, 趁熱加入蜂蜜拌勻, 分兩次飲服。 風燥咳 一般是乾咳, 無痰或少痰, 痰不易咳出, 咽癢, 舌質紅少苔, 以乾燥的秋冬季節多發。

風燥咳嗽的食療可用羅漢果柿餅羹, 具體做法是:羅漢果1個、柿餅2個、冰糖30克。 先將羅漢果研成粗粉, 柿餅切碎放入沙鍋中, 加入溫開水, 研磨成泥糊狀, 加水後用小火煨煮, 再加入羅漢果粉及冰糖, 小火煨煮10分鐘, 拌勻成羹, 早晚分服。

四種久咳, 各有滋潤 潤即滋潤、滋補的意思。 久咳的治療, 在滋潤各臟腑前, 又宜辨別是肝火犯肺, 脾虛痰濕犯肺, 陰虛肺燥, 還是肺虛久咳。

肝火犯肺 病人表現為容易動怒,

隨後咳嗽氣喘, 咳時面赤, 咽幹口苦, 痰量少質黏, 常感黏滯在咽、難以咳出。 同時病人有胸脅脹痛, 咳時更痛的感覺。 病人的咳嗽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改變。 肝火犯肺咳嗽的食療, 可用荸薺香菇釀。

具體做法是:500克荸薺洗淨, 削皮, 用小刀從莖根處鏤空, 壁厚0.2釐米;15克香菇用少量水發, 去柄切碎, 並把50克冬筍、150克豬瘦肉、15克蔥、15克蝦仁分別洗淨, 共搗成泥, 裝於碗中, 加入精鹽拌勻, 製成餡, 釀入空心的荸薺中;

另選與荸薺大小相同的香菇, 用冷水略潤, 剪去柄, 緊緊蓋住荸薺的洞口處。 鍋置旺火上, 下油, 燒至七成熟, 加水500毫升, 燒開後, 放入荸薺釀, 轉用小火煮至餡熟, 鏟起瀝幹水分, 回鍋勾芡, 加入蔥、醬油調味, 分次食用。

脾虛痰濕犯肺 病人咳嗽反復發作, 咳聲重濁, 痰多, 痰黏膩或稠厚成塊, 色白或帶灰色。

痰咳出後, 咳嗽就會停止。 脾虛痰濕引起的咳嗽, 多發生在清晨或進食後, 尤其是進食甘甜油膩食物後。 這類咳嗽可用蜜餞柚肉作為食療。 具體做法是:取柚子肉500克, 蜂蜜250克, 白糖適量;柚肉切碎, 放入瓷罐中, 加入白糖, 嚴封罐口, 浸泡一夜;

次日將柚肉倒入鋁鍋中, 小火熬至濃稠時, 下蜂蜜拌勻, 涼涼後, 裝於瓷罐中。 每日服3次, 每次5~10克, 溫開水沖服。 陰虛肺燥 這類咳嗽表現為痰黏稠不易咳出, 病人有口鼻咽燥、煩悶不安, 甚至咳血絲痰等症狀。 這類咳嗽的食療以滋陰為主, 可用沙參鴨梨粥。

具體做法是:取沙參50克, 鴨梨2個(洗淨去梨心, 切成小塊), 大米50克,

放入瓦煲內, 煮爛成粥食用。 或用玉竹淮山煲老鴨——玉竹30克, 淮山50克, 麥冬30克, 老鴨肉300克(切塊)放入瓦煲內, 加水, 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60分鐘, 調味食用。

肺虛久咳 這類病人表現為咳嗽時聲音低, 氣喘, 面色發白。 肺虛久咳的治療原則是健脾益氣、滋陰潤肺、止咳生津。 對於咳嗽的食療, 有人動則用川貝燉雪梨, 或南北杏煲豬肺湯等, 以期滋補潤肺止咳, 這是十分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