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生吃魚片易得肝吸蟲病

1.生吃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 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 極易感染肝吸蟲病, 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 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 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 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 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症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 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

甚至死亡。

2.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 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症。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 所以儘管魚膽味苦, 總有人躍躍欲試。 擅吃魚膽極其危險, 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 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 這些毒素既耐熱, 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 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 或是用酒送服, 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 病情險惡, 病死率高。 中毒較輕者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症狀, 如果搶救不及時, 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 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