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中暑刮痧刮哪些部位 夏季中暑的刮痧療法

刮痧治療中暑症的原理

夏秋之際風邪濕熱較重, 較易出現痧症, 因此也有的地方將痧症特指為中暑。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絡五臟均與皮膚有密切關聯, 換言之, 體內的病症, 大多可反映在皮膚上, 可以根據皮膚的變化來診斷內在的疾病。 刮痧正是根據這一原理, 通過刮拭人體不同部位的皮膚來刺激經絡, 可使毛細血管擴張, 血液迴圈通暢, 從而達到增強身體免疫力、祛病強身的功效。
刮痧療法對感冒、發燒、腸胃不適、中暑症、高血壓、肌肉勞損等多種病症均有良好療效, 身體健康的朋友通過刮痧也可防病保健。

tips:除中暑症狀外, 可將右手中指彎曲, 在患者胸部皮膚上劃一下, 如有明顯的紫紅色隆起的劃痕, 就說明有“痧”。 即可通過刮痧將暑濕之邪及時祛除, 起到解表清暑、寧心開竅之功效。


中暑刮痧刮哪些部位

選穴:風府、啞門、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穴位、合谷、內關。

放痧穴:大椎。
定位:
風府: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 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啞門:位於項部, 當後髮際正中直上O.5寸, 第一頸椎脊突下。
大椎:後正中線上,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穀:位於手背, 第一、第二掌骨問, 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 腕橫紋上2寸, 在橈側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

中暑刮痧具體怎麼刮

1、材料用具:
刮痧所使用的用具很簡單, 一般使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板”, 民間也有使用邊緣光滑的瓷質器具如杯蓋、調羹或小碗, 也有使用玉石的。 為了防止刮痧過程中皮膚破損, 刮痧時通常會使用潤滑劑保護皮膚, 如由多種中藥和植物油煉製而成的“活血潤滑劑”, 民間也用食用油替代。
2、刮痧順序:
先颳風府、啞門, 然後用三棱針放痧大椎穴, 再刮背部膀胱經, 最後刮前臂內關、合穀穴。
3、操作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 先刮頸後部風府至啞門穴, 由上至下, 宜用刮板角部, 30次, 出痧為度。 大椎放痧, 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 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
經常規消毒後, 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 右手持針, 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 隨即將針退出, 輕輕擠壓針孔周圍, 使少量出血, 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然後刮拭背部膀胱經穴, 分別為背部正中線旁開1.5寸和旁開3寸二線, 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 30次, 出痧。 最後分別刮上肢內側內關穴和手背部合穀穴, 各30次, 出痧為度。

按摩也可以緩解中暑

刮痧畢竟操作起來挺麻煩的, 其實, 按摩也可以適當緩解中暑的。
輕症中暑:可取足三裡、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 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 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 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 反復進行3~5分鐘, 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 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 以點掐、按壓為主, 每穴點掐、按壓3~5分鐘。 經上述治療後, 若條件許可, 給予清涼含鹽飲料, 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 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這些人群中暑不宜刮痧方式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 否則會引起流產。
2、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 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3、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 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4、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 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 促進血液迴圈,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為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6、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促進血液迴圈,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為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6、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