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可阻斷乙肝癌變進程

指導專家 蔣益蘭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診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湖南省名中醫

近日, 一名14歲的小女孩被診斷為肝癌晚期, 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據醫生介紹, 小女孩本來患有乙肝。

“約八成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史。 ”專家介紹, 相當一部分肝癌患者都經歷了從乙肝病毒攜帶, 到肝硬化、肝腹水, 再到肝癌的三部曲進程。

是什麼因素導致乙肝癌變?是否可以阻止乙肝癌變呢?昨日, 記者採訪了湖南省名中醫、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診療中心主任蔣益蘭教授。

個案 14歲女孩被診斷為肝癌晚期

14歲的苗苗(化名)本來就有乙肝,

理論上來說, 乙肝不會這麼快轉化成肝癌, 這可能與她的不良生活方式相關。

在苗苗媽媽的眼裡, 苗苗成績不錯, 平時基本不沾酒。 然而, 事實並非如此。 苗苗告訴醫生, 平常週末回家都見不到媽媽, 漸漸地, 苗苗覺得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每天下課之後, 她會跟朋友們去K歌、上網、喝酒, 經常一玩就是一個通宵。

苗苗說, 她以為這樣可以引起媽媽對她的關注, 沒想到媽媽依然只顧著自己的工作, 苗苗就繼續熬夜、喝酒。

不久前, 苗苗突然腹痛不止, 媽媽一開始以為只是小症狀, 就拿了止痛藥給她吃, 可吃完藥半個小時, 也沒見症狀緩解。 隨後送醫院檢查, 苗苗被診斷為肝癌, 因為發現得太晚,

已到了晚期。

資料 八成肝癌患者曾患乙肝

我國每年新發肝癌患者36.2萬人, 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死亡31.6萬人, 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臨床資料顯示, 我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 約8成以上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所以, 想要遠離肝癌, 最關鍵的就是要控制乙肝的發展。

蔣益蘭介紹, 肝癌的誘因主要有丙型和乙肝肝炎、長期大量喝酒、食用黴變食物、肥胖、遺傳因素等。 而在我國, 最主要的誘因就是乙型肝炎, 絕大多數都經歷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儘管如此, 僅約1/3的乙肝患者會轉變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僅3%~6%會惡化為肝癌。

提醒 肝炎病毒攜帶者需定期體檢

“乙肝攜帶者定期檢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可以有效減緩疾病發展的進程。

”蔣益蘭提醒, 首先, 乙肝患者應定期進行全面體檢, 檢查項目包括肝功能全項、乙肝血清病毒標誌、甲胎蛋白、B超檢查。 其中, 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檢查是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 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至少一次檢查。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 肝癌早期往往沒有特異性症狀, 出現症狀體征多已是中晚期。 如果有乙肝病史, 發現食欲下降、消瘦、疲乏、腹脹等, 需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蔣益蘭還特別提醒乙肝患者, 一旦出現治療指征, 如肝功能明顯異常、乙肝病毒複製活躍、肝纖維化嚴重, 應及時對症治療。 乙肝治療方案應由權威的正規醫院專家制定, 患者要遵醫囑, 認真執行治療計畫, 按時複查, 定期隨訪。

“中醫藥防治肝炎相關性肝癌, 強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 並在不同病理階段實現抗病毒、抗肝纖維化、截斷癌前病變為目的的中醫藥整體調節、綜合治療。 ”蔣益蘭表示, 中醫特色的外治法、針灸等對延緩肝炎向肝癌發展有獨特的療效。

建議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少喝酒少熬夜

“肝癌基本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 乙肝攜帶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可大大減少肝癌的發生率。 ”蔣益蘭提醒, 肝炎患者預防癌變, 要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起。

首先, 肝炎病毒攜帶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發黴食品與肝癌的發生有直接關係, 因此要遠離致癌物, 不吃發黴、腐爛的食物;飲食要粗細糧搭配, 因為粗糧、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

多吃此類健康食品, 對預防肝癌非常有好處。

其次, 乙肝攜帶者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酒, 形象地說, 喝醉一次酒就等於患一次肝炎, 長此以往, 肝臟負荷不了;此外, 乙肝攜帶者要按時作息, 要盡可能少熬夜。

健康連結

肝癌的高危人群

1.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2.長期酗酒;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4.長期食用醃臘黴變食品;

5.經常熬夜或長期精神壓抑壓力大;

6.有肝癌家族史。

7.年齡40歲以上、有上述高危風險的男性風險更大。

肝癌高危症狀

1.肝區疼痛, 多為持續性鈍痛、刺痛或脹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狀, 主要表現為乏力、消瘦、食欲減退、腹脹等;部分病人可伴有噁心、嘔吐、發熱、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出現黃疸、下肢浮腫、皮下出血等;

3.上腹出現腫脹或包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