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網脈山龍眼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Wǎnɡ Mài Shān Lónɡ Yǎn

【別名】亮光子、苦鋸子、仇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龍眼科植物網脈山龍眼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cia reticulata W.T.Wang[H.reticulata W.T.Wang var.parvifolia W.T.Wang;H.cochinchinensis Lour.var.pseuderratica Sleum.]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收枝, 切段, 曬乾。 夏、秋季採收葉,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喬木或灌木, 高3-10m。 樹皮灰色。 葉互生;葉柄長0.5-3cm;葉片革質或近革質, 長圓形, 寬2-10cm, 先端短漸尖、急尖或鈍, 基部楔形, 邊緣具疏鋸齒或細齒, 中脈和側脈在兩面均隆起, 網脈明顯。 花兩性, 輻射對稱, 總狀花序腋生或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 長7-15cm;花梗常雙生, 基部或下半部彼此貼生;苞片披針形;花被管長13-16mm, 白色或淡黃色;雄蕊4, 著生於花被片簷部,

花藥橢圓狀;花盤4裂;子房無毛。 堅果橢圓形, 長1.5-1.8cm, 先端具短尖, 果皮黑色。 花期5-7月, 果期10-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2100m的山地濕潤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功能主治】止血。 主跌打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敷;或幹葉研末調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