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獼猴桃藤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Mí Hóu Táo T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獼猴桃科植物獼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的藤或藤中的汁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鮮用或曬乾, 或鮮品搗汁。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長于山地林間或灌叢中, 常繞於他物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中南及陝西、四川、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中華獼猴桃莖水浸醇提的多糖複合物250mg/kg, 腹腔注射, 連續2星期, 可使艾氏腹水癌(EAC)荷瘤小鼠生命延長26.9%。 獼猴桃木質部中所含抗壞血酸物質(AH2)具有捕捉體內過剩的自由基、阻止氮-亞硝酸化合物的生成, 促進干擾素產生,

增加細胞內cAMP和cGMP水準等作用, 從而能提高機體免疫和抗癌能力。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和中開胃;清熱利濕。 主消化不良;反胃嘔吐;黃疸;石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搗取汁飲。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