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肥厚性心肌病成運動猝死首因

藥物只能延緩病情進展, 心肌“減肥”術是首選根治方案

加大運動量後胸悶氣促, 可能是肥厚性心肌病的警報。 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獲悉, 肥厚性心肌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已成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時發生猝死首要原因。 近日, 該科專家採用改良Morrow手術方式, 成功為一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解除心臟血流梗阻。

阻斷主動脈給心肌“減肥”

60 歲的羅姨(化名), 從一年前開始反復出現心前區不適、胸悶, 走路時氣喘吁吁, 還曾暈厥過。 檢查發現, 羅姨心室肌普遍肥厚, 其中流出道處厚度達20毫米,

是正常人的兩倍。 “患者心臟收縮時, 左室流出道非常狹窄, 只有4毫米寬, 而正常人通常要超過20毫米寬。 ”中山一院心臟外科區景松教授說, 正常人左心室和主動脈壓力階差超過50毫米汞柱時, 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而羅姨的壓力階差高達143mmHg, 伴有二尖瓣關閉不全, 並且患有高血壓病史多年。

手術中, 醫生切除肥厚心肌以解除流出道的梗阻, 但要避免損傷傳導組織和鄰近瓣膜及不要導致室間隔穿孔, 同時, 還要對二尖瓣進行成形術。 由於採用新的改良Morrow技術, 術中, 羅姨只阻斷了主動脈一次, 就降低了對心肌的損傷。 術後, 她心臟自動複跳, 當天拔除氣管插管, 第二日轉出監護室。 術後兩周康復出院, 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劇烈運動後心肌更缺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王治平教授指出,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 發病率在0.1%~0.2%之間。 目前我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約有200萬人, 並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廣州市估計有3萬病人。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 年輕人尤其容易忽視它的表現, 很難預防, 對病人危害極大。 ”區景松指出,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運動猝死的首要原因, 尤其在青少年和運動員中多見。 “患者劇烈運動時, 由於肥大的心肌驟然收縮, 心室流出道變得更加狹窄。 在耗氧量增加的情況下, 心肌缺血更為嚴重, 因而容易造成運動後猝死。 ”王治平表示, 和年輕人相比, 老年患者病情多伴有高血壓病,

以左室流出道肥厚梗阻為主, 由於缺乏運動, 病情更難及時發現。

改良手術可降低併發症

目前, 國內醫學界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主要採取β阻滯劑藥物治療、經導管酒精消融術和外科手術等幾種治療手段。 “實際上, 經導管酒精消融術效果不確切, 而且有較高的併發症。 ”區景松說, 新一版美國和歐洲治療指南已經不再推薦經導管酒精消融術作為一線治療方案。 內科藥物治療也只能起到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 不能根治。 對於病情進展到壓力階差大於50mmHg時, 選擇有經驗的醫生來做外科手術仍然是首選方案。

區景松指出, Morrow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一種手術方式, 主要切除肥厚的心肌組織以解除梗阻。 該手術難度很大, 通常需要反復阻斷、多次手術來完成,

從而增加了患者的心肌損傷、手術時間和手術風險。 如果切除不小心還會切斷心臟傳導系統, 導致心臟跳動障礙, 或切穿室間隔導致穿孔。 過去大多數病人在接受傳統Morrow術後, 仍有 40~60毫米汞柱的壓力階差, 效果差強人意。

據區景松介紹, 採用新的改良Morrow手術, 只需阻斷一次就可以幾乎完全緩解梗阻, 減少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