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國慶中秋雙節將至 你患上了假前綜合征了嗎?

編者按:隨著社會發展, 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天一個情緒易於波動的季節。 同時, 國慶中秋雙節也即將到來, 過節期間應該注意哪些心理問題?今天, 我們就來一起聊聊。

身在“曹營”心在詩和遠方?你可能患上了假前綜合征

中秋、國慶雙節就要到了, 一些上班族和學生族雖然還身在崗位或課堂, 但心裡早已是蠢蠢欲動, 恨不得下一刻就是假期。 有些人還出現了焦慮、煩躁等症狀, 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患上了“假前綜合征”。 那麼, 什麼是“假前綜合征”?患上“假前綜合征”該怎麼辦呢?

“假前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身心倦怠、精神焦慮、生活沒有規律等。 這主要是因為假期到來前, 人的身體和情緒已提前進入休假狀態, 而意識上又清醒地知道自己仍在學習和工作, 這樣一來, 人的身體狀態和認知會出現偏差, 導致“假前綜合征”的出現。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理諮詢科副主任醫師王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都市白領是“假前綜合征”的高發人群。 因為這類人群的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很大, 因而對節日期望過高。 一些人希望借助7天或8天的長假, 最大限度地釋放日常壓力, 慰勞疲憊的身心。 但過高的期望會帶來過分的重視, 導致假日到來前心思慌亂。

那麼, 面對“假前綜合征”,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一方面,

吉林大學心理健康中心教師趙太陽建議, 有運動習慣的人應該繼續堅持運動, 同時可以做一些整理或規劃之類的工作, 比如整理一下前段時間的工作, 整理桌面或電腦資料夾, 或做一些假期回來後的工作規劃, 以實現從工作到假期狀態的平穩過渡。

另一方面, 提醒大家, 別太把假日當回事, 只有當度假的理念漸趨理性、成熟時, 假期才可能真正地成為一種享受。 【詳細】

警惕“秋季抑鬱” 切莫“逢秋悲寂寥”

“秋”在古代文人騷客的詩句中有不一樣的描述, 既有辛棄疾“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的喜悅之情, 又有曹丕“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的悲涼之情。 這說明秋天是一個情緒易於波動的季節。 我們要警惕“秋季抑鬱”,

不可“逢秋悲寂寥”。

“秋季抑鬱”是季節性抑鬱發作的一種, 季節性抑鬱又稱季節性情感障礙。 研究發現日照時間的減少會引發“秋季抑鬱”。 在緯度越向北的地區, 季節性抑鬱發病率越高, 同時, 通過補足人工光照可使部分病人的症狀得到緩解。 該病的發病機理目前並未明確, 研究主要考慮和人體褪黑素及5-羥色胺等激素分泌水準的變化有關。

“秋季抑鬱”多發人群主要集中在:敏感多疑、性格內向、不善於傾訴者;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更年期女性, 孕產婦或老年人, 部分學齡期兒童;剛經歷了負面生活事件沒得到及時心理疏解的人群;常年在室內工作並且體質較弱及平日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 尤其是平時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

“秋季抑鬱”的預防措施有:增加室外活動, 老年人推薦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 生活工作有規律, 積極應對生活工作中帶來的壓力, 如早睡早起, 擴大生活圈子, 多交朋友, 工作時勞逸結合, 培養興趣愛好等。 【詳細】

向光而生 抵抗季節性抑鬱

進入10月, 白天變得越來越短, 天空也一點點轉向灰暗, 很多人的心情也隨著季節的變化, 變得憂鬱起來。 “冬季的憂鬱”並不是無稽之談, 這種“憂鬱”很可能愈來愈嚴重, 變成真正的“季節性抑鬱症”。 法國利摩日醫療教學中心的心理醫生埃裡克·查理斯認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和週期, 這種普遍性的身體和情緒不佳有著醫學上可以解釋的原因,

當然也可以找到走出抑鬱的方法。

在埃裡克·查理斯醫生看來, “季節性抑鬱症”是由季節變化所引起的, 有著明顯的症狀, 例如感到悲傷, 產生灰暗的想法, 花很多時間躺在床上, 放棄平時最喜歡的活動, 同時食欲增加, 尤其喜歡甜食, 從而導致了體重的增長。 “季節性抑鬱症”是一種循環往復的現象, 在秋天到來, 在春天消失, 幾乎每年都會出現。

“季節性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根據地區不同, 患病情況也有差異, 越往北邊, 患這種病的人就越多。 在法國, 有1/10的人患有這種“季節性抑鬱症”, 而在加拿大或斯堪的納維亞, 每兩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是“季節性抑鬱症”患者, 女性又比男性更易患病。

埃裡克·查理斯醫生認為,

治療“季節性抑鬱症”, 可以採用光照療法, 就是讓患者置身于一種專用光療燈的光線下。 這種燈能夠發射高強度的光, 強度大約有1萬勒克斯。 1萬勒克斯是什麼概念呢?在天氣好的時候, 日光強度大概是10萬勒克斯, 而我們平常室內的人造燈光強度只有200~300勒克斯。 患者每天在光療燈下照射30分鐘, 連續兩周就可以了。 【詳細】

八個秘訣助你開心

英國臨床心理醫生馬克思·潘波頓(下文簡稱“潘波頓”)傾聽過無數求助者的故事, 並幫他們走出心靈的陰霾。 他指出, 雖然大家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煩心事, 但應對起來牢記8個秘訣就夠了。

▲別擔心不受自己控制的事

潘波頓說, 生活中, 很多人都會為一些無法預料的事擔憂、苦惱, 比如明天會不會下雨,影響安排好的行程;寫好的方案會不會被領導否決等。其實,這些事的發展不受個人控制,過度擔心只會使自己神經緊張、精神包袱過重。

▲不做完美主義者

潘波頓說,我們的身邊不乏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極高,任何事都想做到盡善盡美,一旦出了差錯,便愧疚萬分、難以釋懷。比如,完美主義的學生會因為一次考試的失誤而沮喪很久,完美主義的職場人士會因為工作進展不順而倍感失落……嚴格要求自己本是好事,但若苛求,總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就難免頻繁陷入無法完成目標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對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趣。張侃建議,每個人都應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和定位,做事不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如果事情的發展不遂人願,應學著寬恕自己,從跌倒處吸取教訓,而不是一味地深陷其中。

▲找一個讓你感興趣的工作

曾有一位律師因抑鬱向潘波頓求助,藥物、冥想等治療似乎對他都沒效果。後來,律師不幸發生車禍,不得不辭職在家康復。潘波頓以為他的抑鬱會變得更嚴重,沒想到,律師重新找到一家公司就職後,抑鬱竟不治而愈。究其原因,是新工作讓他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到充滿動力。潘波頓這才意識到,律師抑鬱的根源是做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潘波頓說,人們往往經過多年學習,才有能力從事一份專業性強的工作,即使後來發現並不喜歡,也不想辜負自己曾經的努力,而繼續堅持。另外,大部分人把工作當做謀生手段,如有變動,意味著收入減少、影響舒適的生活狀態,於是不願改變。但不合適的工作會讓人時刻處於壓抑中,導致心理疾病。因此,我們應真誠地問自己,是否熱愛這份工作,能否承受工作帶來的負擔。

▲不羡慕也不評說他人

潘波頓說,在你看來,有些人似乎擁有一切,美貌、金錢以及完美的婚姻,但事實上,光鮮亮麗只是表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正在與各種困難抗爭著。其實,大部分人都在艱難地面對生活,只是我們往往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也許是體弱多病的苦惱,或是喪失親人的悲痛。因此,我們應保持仁愛之心,儘量不以表像為依據評說別人;人際感情是相互的,禮讓別人一分,也能收穫一份友誼;如果他人向你傾訴苦難,給出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最好的善待。

▲不要總想著改變他人

潘波頓說,不管是在家裡還是職場,當他人意見和我們不合時,很多人總是試圖去改變對方,但一個人的思維和習慣是長時間教育和環境影響的結果,很難撼動。

如果我們總抱著糾正別人的心態與之相處,不僅會讓自己感到疲憊,也會影響彼此的關係。相反,當我們學會接受別人、改變自己對他們的看法時,會發現事態發展隨之轉好,對方並沒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潘波頓表示,人際交往中的大多數問題都源於溝通上的失敗, 要麼別人沒有正確表達,要麼我們沒有仔細傾聽。溝通的複雜往往來源於“口不對心”,比如有些人雖然嘴上說“我很好”,但他心裡或許恰好相反,正渴求你的安慰和鼓勵。若你沒有發現這一情況,沒有給予充分的回應,對方便會難過和沮喪。為什麼不讓溝通變得簡單一點呢?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無助於心情的改善,還會讓他人感到不解,從而影響雙方的交流。建議大家在溝通中,勇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並用恰當的方式說出來,同時,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意見,語言上的理解是心靈上互通的前提。

▲學會禮貌而堅定地說“不”

潘波頓認為,很多人的痛苦往往來自一種情況:雖然不想做某件事,卻因害怕得罪人或被人說自私,而不敢拒絕。真的以為硬著頭皮去做,對方便會感激嗎?其實,如果某件事讓自己痛苦或超出能力範圍,還勉強答應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一旦無法兌現諾言,更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靠譜。因此,學會禮貌而堅定地說“不”,是確保幸福的最好工具之一。

▲將心底的愛表達出來

潘波頓說,愛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心理學角度看,被愛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而失去愛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恐懼和焦慮。然而,大多數人卻在隱瞞心中愛意的狀態下度過一生。告訴他人我們的愛,不僅會讓對方感覺幸福和被重視,也會促使對方回饋我們更多的關懷。我們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喜歡、思念,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比如擁抱、牽手,來增進親密關係。學會愛與表達愛是人生重要的必修課。【詳細】

旅行旺季必備!5招克服“恐飛”心理愉快出行

緊張慌亂、呼吸困難……您乘坐飛機出行時是否出現過以上症狀呢?別擔心,這只是“恐飛綜合症”在作怪。法國時尚雜誌《費加羅夫人》為您帶來應對“恐飛”心理5大策略,助您愉快出行。

▲放鬆身心

心跳加速、微微出汗、手心潮濕,這些都是心情過於緊張的表現,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太極、瑜伽等運動排解。乘坐飛機時,可通過深呼吸和冥想等方式來減壓放鬆。

▲提前“踩點”

一到機場就緊張怎麼辦?通常,人們對某種事物感到恐懼是源於不適應。同樣,乘坐飛機次數越多、對機場越熟悉,“恐飛”症狀也就越弱。因此,您可在出行前幾天前往機場進行“踩點”,熟悉一下環境,預防乘機恐懼。

▲瞭解航空原理

有些人擔心乘坐飛機會遭遇空難,但只要瞭解一些空氣動力學和航空學知識後就會知道,其實發生空難的概率極低。因此,建議大家乘機前先瞭解一些飛行知識,並相信飛行員們都是訓練有素、技術過硬的專業人士。

▲諮詢醫生

“恐飛綜合症”較嚴重人群可在出發前期諮詢心理醫生,學習穩定情緒、舒緩壓力的方法。

▲模擬飛行訓練

目前,一些機場已建立“模擬飛行區”,旅客們可以在其中感受真實的飛行並學習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詳細】

冥想十分鐘趕走焦慮暴躁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冥想10分鐘,可預防焦慮,防止走神,減輕暴躁。

研究招募了82名20歲左右、焦慮程度較高的本科生,要他們完成一項認知測試,之後將他們隨機分入冥想組及對照組。冥想組接受了冥想訓練,對照組則不。之後兩組受試者完成分組前的測試。結果顯示,10分鐘的冥想可有效預防受試者走神,他們焦慮、煩躁的情緒更少。冥想可以在大腦面對消沉、過度興奮等精神層面的問題時,重建平衡,趕走不良情緒。【詳細】

比如明天會不會下雨,影響安排好的行程;寫好的方案會不會被領導否決等。其實,這些事的發展不受個人控制,過度擔心只會使自己神經緊張、精神包袱過重。

▲不做完美主義者

潘波頓說,我們的身邊不乏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極高,任何事都想做到盡善盡美,一旦出了差錯,便愧疚萬分、難以釋懷。比如,完美主義的學生會因為一次考試的失誤而沮喪很久,完美主義的職場人士會因為工作進展不順而倍感失落……嚴格要求自己本是好事,但若苛求,總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就難免頻繁陷入無法完成目標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對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趣。張侃建議,每個人都應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和定位,做事不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如果事情的發展不遂人願,應學著寬恕自己,從跌倒處吸取教訓,而不是一味地深陷其中。

▲找一個讓你感興趣的工作

曾有一位律師因抑鬱向潘波頓求助,藥物、冥想等治療似乎對他都沒效果。後來,律師不幸發生車禍,不得不辭職在家康復。潘波頓以為他的抑鬱會變得更嚴重,沒想到,律師重新找到一家公司就職後,抑鬱竟不治而愈。究其原因,是新工作讓他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到充滿動力。潘波頓這才意識到,律師抑鬱的根源是做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潘波頓說,人們往往經過多年學習,才有能力從事一份專業性強的工作,即使後來發現並不喜歡,也不想辜負自己曾經的努力,而繼續堅持。另外,大部分人把工作當做謀生手段,如有變動,意味著收入減少、影響舒適的生活狀態,於是不願改變。但不合適的工作會讓人時刻處於壓抑中,導致心理疾病。因此,我們應真誠地問自己,是否熱愛這份工作,能否承受工作帶來的負擔。

▲不羡慕也不評說他人

潘波頓說,在你看來,有些人似乎擁有一切,美貌、金錢以及完美的婚姻,但事實上,光鮮亮麗只是表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正在與各種困難抗爭著。其實,大部分人都在艱難地面對生活,只是我們往往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也許是體弱多病的苦惱,或是喪失親人的悲痛。因此,我們應保持仁愛之心,儘量不以表像為依據評說別人;人際感情是相互的,禮讓別人一分,也能收穫一份友誼;如果他人向你傾訴苦難,給出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最好的善待。

▲不要總想著改變他人

潘波頓說,不管是在家裡還是職場,當他人意見和我們不合時,很多人總是試圖去改變對方,但一個人的思維和習慣是長時間教育和環境影響的結果,很難撼動。

如果我們總抱著糾正別人的心態與之相處,不僅會讓自己感到疲憊,也會影響彼此的關係。相反,當我們學會接受別人、改變自己對他們的看法時,會發現事態發展隨之轉好,對方並沒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潘波頓表示,人際交往中的大多數問題都源於溝通上的失敗, 要麼別人沒有正確表達,要麼我們沒有仔細傾聽。溝通的複雜往往來源於“口不對心”,比如有些人雖然嘴上說“我很好”,但他心裡或許恰好相反,正渴求你的安慰和鼓勵。若你沒有發現這一情況,沒有給予充分的回應,對方便會難過和沮喪。為什麼不讓溝通變得簡單一點呢?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無助於心情的改善,還會讓他人感到不解,從而影響雙方的交流。建議大家在溝通中,勇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並用恰當的方式說出來,同時,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意見,語言上的理解是心靈上互通的前提。

▲學會禮貌而堅定地說“不”

潘波頓認為,很多人的痛苦往往來自一種情況:雖然不想做某件事,卻因害怕得罪人或被人說自私,而不敢拒絕。真的以為硬著頭皮去做,對方便會感激嗎?其實,如果某件事讓自己痛苦或超出能力範圍,還勉強答應別人,不僅委屈了自己,一旦無法兌現諾言,更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靠譜。因此,學會禮貌而堅定地說“不”,是確保幸福的最好工具之一。

▲將心底的愛表達出來

潘波頓說,愛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心理學角度看,被愛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而失去愛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恐懼和焦慮。然而,大多數人卻在隱瞞心中愛意的狀態下度過一生。告訴他人我們的愛,不僅會讓對方感覺幸福和被重視,也會促使對方回饋我們更多的關懷。我們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喜歡、思念,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比如擁抱、牽手,來增進親密關係。學會愛與表達愛是人生重要的必修課。【詳細】

旅行旺季必備!5招克服“恐飛”心理愉快出行

緊張慌亂、呼吸困難……您乘坐飛機出行時是否出現過以上症狀呢?別擔心,這只是“恐飛綜合症”在作怪。法國時尚雜誌《費加羅夫人》為您帶來應對“恐飛”心理5大策略,助您愉快出行。

▲放鬆身心

心跳加速、微微出汗、手心潮濕,這些都是心情過於緊張的表現,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太極、瑜伽等運動排解。乘坐飛機時,可通過深呼吸和冥想等方式來減壓放鬆。

▲提前“踩點”

一到機場就緊張怎麼辦?通常,人們對某種事物感到恐懼是源於不適應。同樣,乘坐飛機次數越多、對機場越熟悉,“恐飛”症狀也就越弱。因此,您可在出行前幾天前往機場進行“踩點”,熟悉一下環境,預防乘機恐懼。

▲瞭解航空原理

有些人擔心乘坐飛機會遭遇空難,但只要瞭解一些空氣動力學和航空學知識後就會知道,其實發生空難的概率極低。因此,建議大家乘機前先瞭解一些飛行知識,並相信飛行員們都是訓練有素、技術過硬的專業人士。

▲諮詢醫生

“恐飛綜合症”較嚴重人群可在出發前期諮詢心理醫生,學習穩定情緒、舒緩壓力的方法。

▲模擬飛行訓練

目前,一些機場已建立“模擬飛行區”,旅客們可以在其中感受真實的飛行並學習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詳細】

冥想十分鐘趕走焦慮暴躁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冥想10分鐘,可預防焦慮,防止走神,減輕暴躁。

研究招募了82名20歲左右、焦慮程度較高的本科生,要他們完成一項認知測試,之後將他們隨機分入冥想組及對照組。冥想組接受了冥想訓練,對照組則不。之後兩組受試者完成分組前的測試。結果顯示,10分鐘的冥想可有效預防受試者走神,他們焦慮、煩躁的情緒更少。冥想可以在大腦面對消沉、過度興奮等精神層面的問題時,重建平衡,趕走不良情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