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心血管病運動6個原則:下午4-6點運動最適合

不少人認為, 得了心臟病應多休息, 避免運動。 但是, 臺灣《康健》雜誌網站日前報導, 臨床研究發現, 心臟病人如果不進行鍛煉, 會導致心臟功能持續惡化, 進一步降低運動能力。 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心血管病人應積極進行科學的鍛煉, 並遵循以下原則:

1. 切忌憋氣。 心血管病人可以從事低強度、較長時間的運動, 但要避免憋氣。 因為憋氣會使胸腔壓力升高, 影響心臟的充盈, 導致外周供血不足。 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血不足, 很容易造成腦缺血和心絞痛。

2. 適合有氧運動。 只要不超過體力範圍,

散步、慢走、快走、爬樓梯或緩坡都適合心血管病患者。 但是, 舉重、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運動, 由於強度較大, 必須通過憋氣產生爆發力, 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

3. 延長熱身時間。 健康人一般需要5~10分鐘的熱身運動即可, 心血管病人可延長至15~20分鐘。 建議先從下肢、大肌肉群做起, 增加血流量, 再做上肢、手部肌肉運動, 幅度不應過大。

4. 若有不適, 逐漸放慢動作。 如果出現頭暈、冷汗、胸悶、胸痛、憋氣等症狀, 就應該停止運動。 但是, 要注意不能馬上停止動作。 正確的做法是逐漸放慢, 症狀緩解了再休息, 否則身體無法適應。

5. 下午4~6點運動。 秋冬季節下午溫度適宜, 空氣中含氧量高, 比較適合心血管病人運動。 清晨氣溫偏低, 應延長熱身時間。

6. 運動強度根據心率決定。

心血管病人運動時需要達到目標心率才能起到效果, 目標心率的計算方法是(220-年齡)×60%~80%, 超過目標心率意味著運動量過大, 反而會適得其反。 建議每週運動3~5天, 每次20~30分鐘。 (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