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幼兒感統失調症狀是什麼?

寶寶還沒出生的時候,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感覺綜合能力是慢慢發展的, 大家都知道六歲之前是孩子感覺綜合能力發展比較關鍵的時候, 一般情況下, 感覺綜合能力比較好的寶寶, 寶寶的動作的協調以及專注力也就比較好, 寶寶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很強的, 那幼兒感統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呢?

感統失調不是病

感統失調不是病, 其實每個人都有, 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別而已。

感統失調一般分為3個程度:輕度、中度、重度。

很多人成年之後依然感統失調, 比如動作不協調、暈車、恐高, 這些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

雖然感統失調不是病, 但是因為它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學習力、身體協調力、情緒控制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帶來阻礙, 如果不能及時通過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幫他們改善, 恐怕孩子在日後的生活學習中會遇到不少的困難。

不管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 都請父母不要過於焦慮。 當你把當你把心態放輕鬆了, 反而更能客觀的去判斷在孩子身上存在的狀況, 也才能更理性地去幫助孩子訓練感統能力。

感統失調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方面。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下問題時, 應該提高警惕, 可先到專業的兒童醫院進行測評。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差, 好動不安, 注意力不集中, 愛搞小動作, 下課時到處亂跑, 愛招惹別人, 有攻擊行為, 平衡能力差, 走路愛摔跤、方向感不明、情緒不穩定等, 有些孩子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表達困難等。

2.觸覺防禦過度:不喜歡被別人觸摸, 害怕陌生環境, 不合群、膽小、退縮、交往不良、緊張、孤僻、脾氣暴躁、黏人、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

3.視知覺障礙:喜歡看電視但卻無法流利閱讀, 經常丟字漏字、寫字慢不工整、筆劃顛倒、抄錯題、寫錯數、計算經常出錯。

4.聽知覺障礙:語言表達差, 不能完整敘述一件事情, 詞彙貧乏, 組詞、造句、作文困難等。

出現上述症狀最好對他們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 一點都不難, 感統訓練遊戲就是以遊戲的形式進行感統訓練, 更加有利於被孩子接受。

寶寶的感統訓練遊戲

1. 擺蕩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 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

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

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 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 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 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 輕輕搖晃。

2. 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 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 放在孩子的面前, 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

待寶寶二歲後, 就可以玩進階遊戲, 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 然後與孩子間隔約二公尺, 分別坐於地上, 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

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 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 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

訓練目的: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 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

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

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 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 及區辨左右方向, 這對寶寶的觀察, 與動作計畫能力有長足的進步。

不過, 一開始不要太難, 應從一隻手開始, 再進展到全身, 以免動作太複雜, 寶寶一時記不清, 而產生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