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泡囊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Pào Nánɡ Cǎo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泡囊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dix Physochlainae Physaloidis

採收和儲藏:秋和地上部分枯萎時挖根, 去淨泥土, 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30-50cm。 根莖肉質肥大。 莖直立, 自基部叢生, 被毛。 葉互生;葉柄長2-6cm, 被長柔毛, 莖下部葉鱗片狀, 中部及上部葉卵形、闊卵形或三角狀闊卵形, 先端漸尖, 基部通常闊楔形, 而沿葉柄下延, 全緣或微波狀。 傘房花序頂生, 有鱗片狀苞片;花萼鐘形, 裂片5, 短, 紫色;花冠鐘形, 筒長1-2cm, 5裂, 裂片長圓形, 長約1cm;雄蕊5, 著生於花冠管中部;雌蕊花柱絲狀。 蒴果中部以上環裂, 包藏在膨大的宿存萼內。

種子多數, 扁腎狀。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略呈圓柱形, 長10-14cm, 直徑2-3.5cm。 根頭先端有2-3個莖基良及點太突起, 主根下部常有2-3個分枝, 表面棕褐色或淺棕色, 有明顯的橫向突起的皮孔。 質輕, 斷面木部占大部分, 可見4-5層同心環紋, 目有多數放射狀裂隙。 氣微, 味微苦。 莖圓柱形, 有長柔毛, 黃綠色, 質脆。 葉深綠色, 多捲縮, 展平後寬卵形或三有狀卵形, 長3-9cm, 寬2.5-6cm, 先端漸尖, 基部寬楔形或心形而沿葉柄下延, 全緣或微波狀。 氣微, 味微苦。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10數列木栓細胞, 栓內層和韌皮部均較窄, 韌皮射線寬。 形成層環狀, 木質部占大部分, 導管多單列, 其間有略等距的導管群排成4-5層同心環狀, 導管內側可見木間韌皮部;木射線常有裂隙。

支根中導管較少。 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份】泡囊草根中分得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東莨菪甙(scopolin),法蓽枝甙(fabiatr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β-穀甾醇(β-sitosterol),β-穀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C21-C23脂肪酸和紅古豆堿(cuscohygrine)。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溫中祛痰定喘。 主虛寒泄瀉;咳喘多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3-0.6g;或入散劑。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