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廚房裡常見的中藥藥材

中醫處方中, 有很多種藥材甚至平時就存在於廚房中, 例如生薑、大蔥、花椒、食鹽等等。 因為中國藥材藥食同源的特性, 有時驗方中治病之物根本就是食物, 是廚房中伸手可及的材料。 在烹飪時, 一些食物也在“潤物細無聲”的發揮著它的藥材特性。 若搞中醫學的人走進廚房, 定會發現在廚房這樣一個遠離學術的地方, 原來也能滋養出學問。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藏在廚房裡的中藥有哪些。

入炊之米

大米(粳米)味甘性平, 可補中益氣。 而糯米味甘性溫, 更有暖脾胃, 止虛寒瀉痢的作用。 而小米(粟米)還能除煩渴,

止吐逆反胃, 止泄瀉之功。 所以在夏天, 人心中多煩熱之時, 若以小米粥作餐食, 煩渴可止。 而冬天更宜熬一鍋糯米紅薯粥, 食之養人。 在重慶民間還有一種“陰米”, 專作滋養之品, 為大米蒸熟後在乾燥陰涼處陰乾而成, 認為其滋陰之力較甚。

一位老中醫提供了一個驗方:以陰米加薏苡仁核桃仁, 熬粥, 早晚各一服, 可治腳腫。 《本草綱目》載:“薏苡仁, 陽明藥也, 能健脾宜胃。 ……土能勝水除濕, 故泄瀉水腫用之。 ”而核桃仁溫補肺腎。 陰米, 薏苡仁, 核桃仁, 三者共奏健睥, 滋陰, 利水消腫之功效。

蔥和薑

蔥與姜皆辛溫。 辛可發散, 且有特殊芳香之味, 因此可調味, 食之使人有“醒爽”之感;溫可散寒, 且可與其它食物同烹, 中和該物寒涼之性。 各家廚房中燉肉湯,

雞鴨湯時, 必會取老薑一塊, 拍破後入鍋中與湯同燉, 蓋為取姜之辛味除雞, 鴨, 豬, 牛肉之血腥氣。 而在烹魚之時更需蔥薑, 不僅因魚近水乃寒涼之物, 須蔥姜之辛溫中和其寒涼之性, 又除其腥氣, 還因生薑可解魚蟹之毒。 在烹魚之時, 往往將蔥姜連同其它調料一同下熱油鍋炒香, 再摻湯, 武火燒至湯滾, 再該文火, 待料味熬出, 香氣四溢時, 可將調料渣撈出亦可不撈, 再改武火, 下入已切好碼味的生魚片, 待魚熟後撈出魚片, 澱粉將湯收濃汁, 再撒入一絲蔥絲, 淋汁上魚。 此做法中重用蔥薑, 一來調味, 二來以二者之辛散。

花椒

西南地區的人都愛辣, 可惟獨麻辣是四川人的特色, 這不僅與它的麻味有關, 更因為川中多濕氣,

川人易患風濕痛, 而性味辛溫的花椒恰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在止痛方面, 口嚼花椒可有效緩解牙痛, 而將其與食鹽熱炒後敷於腹部, 又可治療由於寒凝氣滯導致的痛經( 這類痛經以冷痛為主, 痛勢較劇, 用熱敷可以緩解)。 除了這些常見的藥用外, 花椒能治脫髮就鮮為人知了。 將適量的花椒浸泡在度數較高的白酒中, 一周後用乾淨的軟布蘸此浸液搽抹頭皮有助於生髮, 每日數次, 若再配以薑汁洗頭, 效果就更好了。

對於關節痛的患者, 花椒50克壓碎, 鮮薑10片、蔥白6段切碎, 三味材料混在一起, 裝在紗布包內, 在藥袋上放一熱水袋, 熱敷30~40分鐘, 每日兩次可治關節痛。

總結:藏在廚房裡的中藥,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種, 其實還有很多,

如醋、鹽、人參等等。 藥食同物在生活中有很多種。 只要我們細心地去發現, 定能找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