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癲癇病規範化治療 讓關愛落到實處
導讀:癲癇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 在我國約有900萬的癲癇病患者, 且每年新增病例高達40萬之多, 其中多以青少年兒童為主。 然而, 說到癲癇病的治療, 卻讓無數癲癇病患者感到夢魘——治療後陷入 “治療-復發-再治療”的惡性循環, 出現難以擺脫的藥物依賴, 使他們深受折磨!
站在21世紀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 我們不經要問,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國癲癇病治療出現這一令人失望的現狀?對此, 我們採訪了我國癲癇病規範化治療宣導者楊紅宣主任。
現狀
我國超過62.7%的癲癇病患者,
楊紅宣:通過近十年對我國癲癇病治療現狀的研究發現, 我國有超過62.7%的患者接受過不規範化治療, 其中在二三線城市, 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專家資歷不深、技術水準不高等因素, 這一比率更高。
圖:不規範化治療, 使癲癇患者深受折磨
癲癇病治療的目的, 本是消除病症對患者的傷害, 然而, 不規範化治療, 不但不能消除疾患, 反倒給患者雪上加霜, 長期遭受遷延不愈、反復發作、藥物依賴、醫源性難治性癲癇的折磨。
疑問
不規範化治療癲癇, 為何在我國普遍存在
楊紅宣:這主要是在癲癇病治療過程中, 普遍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雖然長期以來, 許多醫學專家都在各自的領域, 致力於癲癇病防治科普知識的宣傳與傳播, 但缺乏一個共同的工作平臺, 這就導致了各自為營, 資源分散的局面, 稍微面對複雜一點的癲癇病患者, 一己之力就顯得格外無助。
第二.目前五花八門的科普宣傳、治療技術令癲癇病患者及家屬眼花繚亂, 其中魚目混珠者更是多不勝數,
圖: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現場
行動
宣導癲癇病規範化治療,
楊紅宣表示, 在6月28國際癲癇病關愛日到來之際, 我們與其對癲癇病患者進行科普指導、公益救助等不具有多少實際效果的關愛, 還不如將其轉變為讓患者體檢醫學新技術、感受醫療新服務。 實現患者的規範化治療, 讓患者得到康復, 才是對癲癇患者關愛的真正體現。
為此, 在2014年3月24日舉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之神經肽修復再生術國際癲癇病特色診療高峰論壇”上, 眾多國內外的專家共同推出“抗癇行動”, 旨在幫助患者用最新的醫療技術, 實現癲癇的規範化治療, 早日擺脫疾病困擾。
溫馨提示:患者想實現癲癇規範化治療, 瞭解更多癲癇治療常識, 可撥打免費諮詢熱線010-83980888進行諮詢。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