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嬰兒腰穿刺是檢查什麼

寶寶做腰穿通常是為了檢查神經系統有沒有病變, 像腦, 腦膜以及脊髓等, 在民間很多家長對於腰穿存在著誤區, 認為腰穿是會導致寶寶變傻, 其實這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腰穿是一種創傷性得勁檢查, 是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痛苦的, 不過在檢查之後是需要讓孩子好好休息, 一定要護理好孩子。

腰穿為腰椎穿刺的簡稱。 醫生為了檢查神經系統(包括腦、腦膜和脊髓)有無病變而進行的一項基本檢查。 其方法是讓病兒側臥位, 雙手抱著雙腿呈屈曲狀, 頭彎向胸前, 目的是讓脊椎呈最大彎曲, 使脊椎間隙暴露出來。 醫生在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後, 手持一根細長的腰穿針, 穿過皮膚向脊髓腔刺入, 如操作很順利, 當針尖到達預定部位時, 拔出針芯, 正常就有白色透明的液體(即腦脊液)緩緩流出。 醫生要測定腦脊液壓力或計算腦脊液每分鐘流出的滴數,

一般留置3小瓶(每瓶約2~3毫升), 分別送腦脊液常規檢查、生化指標檢查和做細菌培養, 通過腦脊液檢查結果來判斷疾病。 一般如腦膜及脊髓膜有炎症時, 往往腦脊液呈混濁樣, 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有白細胞, 蛋白足性試驗可以增高;如是病毒感染, 往往腦脊液呈毛玻璃狀, 蛋白及細胞數程度增高;如有細菌感染, 則腦脊液往往呈米湯樣, 細胞數可達幾百或幾千, 甚至有膿塊, 蛋白量也大大增加, 但要明確是何種細菌引起, 則要通過做腦脊液塗片找細菌或通過細菌培養方可確診。

做腰穿對一個醫生來講是一項基本操作, 對麻醉科和神經科醫生來講, 由於幾乎每個病人都要做此檢查, 故手術操作比較熟悉, 成功率較高。 但在兒科, 特別是嬰幼兒, 由於其不懂得檢查意義, 也很不合作, 尤其因為做此項檢查時應在比較清潔或無菌的治療室進行, 往往家長不能陪伴, 有時操作比較困難, 甚至不能正確紮到脊髓腔內, 不能成功地取到腦脊液。 如果病情診斷必需此項檢查,

則需要在服用鎮靜藥後, 讓患兒安睡後再做。

許多家長對做腰穿存有疑慮, 主要誤聽一些民間傳說, 如做腰穿可使孩子變傻, 有的人還誤認為做腰穿是抽骨髓。 其實這些傳說都是不對的。 腰穿是取腦脊液檢查;而骨髓穿刺則是取骨髓檢查, 在患白血病等惡性腫瘤時, 或因為高燒等原因久治不愈要排除惡性腫瘤時醫生不得不做這類檢查。

其實腰穿本身就如同紮血管取血一樣, 是把身體內某一部位的液體取出, 檢查其流經過的器官和組織有否異常變化的一種檢測手段, 如腦脊液檢查正常, 排除神經系統疾病, 則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更不會使患兒變傻。 如腦脊液檢查證明神經系統有病, 則根據病變性質、發熱早晚或治療徹底與否,

往往會有不同的後遺症, 如腦積水、腦細胞壞死後引起智力低下、肢體癱瘓等。 這些不是由於腰穿引起, 是由於神經系統有病造成的。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文化程度較低、不瞭解一些檢查手段的必要性、固執己見而堅決拒絕做腰穿檢查的家長, 由於家長堅決不同意, 醫生不能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 治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從而影響治療, 直到發展成抽風、昏迷時, 再做腰穿, 時機已晚, 往往經過搶救, 病兒仍留下嚴重後遺症, 家長追悔莫及。

當然, 腰穿為有創傷性檢查, 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痛苦, 而且也只是各種檢查的一部分。 醫生在進行腰穿之前, 要盡可能瞭解病史, 檢查病兒的各種病徵, 反復和家長交代做此檢查的目的和意義, 取得家長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