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獨自成長”好過“強扭的共同成長”

談到自我成長, 很多人都喜歡問一個問題:如果我成長了, 另一半不成長, 該怎么辦?或者更直接的問題是:如果我成長了, 婚姻還是這樣子, 那我為何還要成長?

這聽起來很有道理, 關系經營的確是兩個人的事, 似乎只要對方不積極不主動, 自己無論做多少提升都沒用。

而實際上, 拋開這些主流的觀點, 無論在咨詢中, 還是在現實生活中, 我都極少看到共同成長的夫妻。 即便有, 兩個人的成長也是不同步的, 總有一個人早一點, 另一個人晚一點。

對現狀不滿, 卻用力改變愛人

我的一個個案Lisa, 女, 32歲, 外企工作,

干練獨立, 經歷一次婚姻、兩段戀愛, 都是她主動提出分手的, 原因是對方不成長、不上進。 在這三段關系中, 她每次都會覺得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投入巨大的熱情去溝通和照顧對方。 而過上幾個月, 她就會發現對方越來越消極被動, 許多事情都需要她一個人去計劃、安排。 她開始疲憊, 有很多不滿, 跟對方講道理, 希望對方能一同成長。 然而, 對方盡管有一些改變, 也是微乎其微的。 耐不住失望的她, 不得不一次次結束關系。

和Lisa類似經歷的人有很多, 細微的不同在于:有的人會在一段關系里經年累月地努力, 渴望換來另一半奇跡性的改變;而另一些人會寄期待于總會在未來的一段關系里, 找到一個滿意的人。 然而, 不管是選擇堅守,

還是在不同的關系里找尋, 他們大多后來都沒有找到一個跟自己同步成長的人。 當一次次失望發生時, 有的人繼續埋怨、責怪或尋覓, 有的人開始思考自己, 這就成了自我成長最大的分岔路口。

Lisa以前覺得自己是有主動成長意識的人, 她覺得, 關于人生, 自己曾有很多設想, 只是對方的不成長拉了自己生活的后腿。 后來, 她停止責怪對方, 開始反思:為何我總是進入這樣的關系?

我們開始談及親密關系之外的其他部分。 她的生活充斥著很多不如意, 工作努力看不到成效, 與周圍人的關系沒有存在感, 她對現狀很不滿, 但卻很少為自己的事情做努力, 除了用力改變愛人, 她找不出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她的投入讓她無比焦慮,

不得不逼著另一半去成長, 而對方卻總是不符合她的期待, 她的憤怒與日俱增。 看起來, 如果對方成長了, 她的處境也會隨之改變, 實際上, 她只是通過先付出再埋怨, 指責對方不成長, 來避免看見一個面對現狀同樣無力的自己。

說到底, 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很“小孩”的那個部分, 這讓自己有時候很無助, 一開始, 我們更希望找個有力量的人, 來幫自己撐起這部分, 或者, 永遠也不要去面對它。 然而, 人來人往, 當所有的人都走了, 或者沒有走的人也不會幫自己這個忙時, 我們才知道, 對自己負責的人只有自己了。

這個時候, 我們嘗試把自己跟別人從捆綁的狀態分開, 決定獨自去面對未知, 并對自己的內在小孩負責,

才開始了真正的內在成長。

先照顧自己, 才能從內在消化痛苦

另一個經歷情感創傷的個案小蕓。 面對丈夫出軌, 她說, 當時感覺真是生不如死, 然而, 不到一年的時間, 即便想起來還心有余悸, 但已經不再對她有很大的影響了, 丈夫也回歸家庭了, 兩個人反而比以前更融洽了。

我們都知道, 信任的破裂, 是嵌入心里的一道無比醒目的傷口。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小蕓一樣安全地處理傷口, 并且耐心等待著它愈合成一道傷痕。 無論是發泄、懲罰、回避或者隔離, 始終無法避開的是這一切在心里已經發生的感受。

回顧自己的經歷時, 她說:從知道他出軌的那一刻開始, 我對他的信任坍塌了。 我知道, 這是我用盡整個生命也無法黏合起來的人生碎片。

從此之后, 無論他在哪里, 在心里, 我就只能是自己一個人了, 我唯有先安撫好自己這顆四分五裂的心。

恰好, 當她把心里翻江倒海的痛苦都傾倒出來之后, 她平靜了, 不再那么恨, 也不再愛得那么緊, 他們的相處變得輕松自在了許多。 她的丈夫說, 以前總覺得婚姻有很多不舒服、不自由, 現在, 沒有人逼自己, 真正冷靜下來, 反而確定了, 眼前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

看起來他們的婚姻很有緣分, 但我想, 如果小蕓沒有那么早意識到要對自己負責的話, 或者她會以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狀態跟丈夫相處, 她一定會努力討好, 再追著丈夫硬要答案, 也會無法控制地爆發情緒, 丈夫可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他們的關系也可能徹底破裂。

她用了一年的時間, 處理了自己的許多問題, 做足了自己的功課, 這樣的努力只是為了不讓這一次的經歷, 無止境地影響到她今后的生活, 跟對方是否愿意留在關系里無關。

所以, 不論在什么樣的關系當中, 不論是誰傷害了自己, 如果你感覺到痛苦, 這可能跟對方有關系, 但對方卻無法幫你彌補心里的傷口, 把期望寄托于另一個人會更痛苦, 只有你先照顧到自己的痛苦, 才能從內在消化痛苦。

真實的婚姻, 成長并不同步

我在上中學時, 有一次, 參加運動會的長跑項目, 我和一個朋友代表不同的班級參賽, 還剩下幾圈時, 我們都落在了后面, 所以, 就索性并排著跑。 原以為相互支持會快一點, 實際上,我們都以慢得不能再慢的速度前進,然后,同學們都鼓勵我們中的一個超過另一個。最后,我朋友丟下了我,往前沖去。很快,我也快了起來,我們的速度比一起跑時要快好幾倍。

想起這件事,我就理解了,為何那么多渴望一起成長的夫妻,最后大家都無奈地糾纏到了一起,沒有一個人真正成長。或許,只有當一個人可以邁出堅定的一步,勇敢地往前走時,另一個人才不會固守現狀,安于只過眼前的生活。

在《我的前半生》中,唐晶對羅子君說過一段話: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總是會甩掉原地踏步的那個,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更多地探索生命的外延和內涵。

在婚姻里,除了收獲一段緊密相連的關系,我們都還有許多的人生期待需要獨自完成。如果,我們因為期待無法完成,就花很多時間去改變另一個人,那么,當我們專注于改變對方時,就已經成為了那個在關系里原地踏步的人。

當你因為經歷痛苦,選擇埋怨、糾纏、要求對方成長時,看起來你只是想盡快找一個出口,只是放棄了為自己痛苦負責的權利,這卻相當于放棄了痛苦之后的整個人生。

真實的婚姻,成長從來都不是同步的。因為,過往經歷和自我理解的不同,總會有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更早具備自我成長的意識。也會有同樣的挑戰,對一個人重要,對另一個人卻并不重要。這意味著,讓另一個人跟自己一同成長,幾乎不可能。

我們只有在自己感到不對勁時,對處境保持有意識的思考,才能不斷確認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且一個個去實現它。只有當你離開固守的位置,真正走上一些路的時候,便會發現:哪里是別人不成長,只不過是我們不愿意面對自己的成長功課罷了。

所以,走向幸福的路,獨自成長往往比強扭的共同成長更重要。最簡單的關系,就是用一個成長好的自己,去選擇一個成長好的愛人,這樣的關系可能淡一點,可能不那么轟轟烈烈,但卻能彼此支撐和相互滋養。

[責編:王卓]

實際上,我們都以慢得不能再慢的速度前進,然后,同學們都鼓勵我們中的一個超過另一個。最后,我朋友丟下了我,往前沖去。很快,我也快了起來,我們的速度比一起跑時要快好幾倍。

想起這件事,我就理解了,為何那么多渴望一起成長的夫妻,最后大家都無奈地糾纏到了一起,沒有一個人真正成長。或許,只有當一個人可以邁出堅定的一步,勇敢地往前走時,另一個人才不會固守現狀,安于只過眼前的生活。

在《我的前半生》中,唐晶對羅子君說過一段話: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總是會甩掉原地踏步的那個,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更多地探索生命的外延和內涵。

在婚姻里,除了收獲一段緊密相連的關系,我們都還有許多的人生期待需要獨自完成。如果,我們因為期待無法完成,就花很多時間去改變另一個人,那么,當我們專注于改變對方時,就已經成為了那個在關系里原地踏步的人。

當你因為經歷痛苦,選擇埋怨、糾纏、要求對方成長時,看起來你只是想盡快找一個出口,只是放棄了為自己痛苦負責的權利,這卻相當于放棄了痛苦之后的整個人生。

真實的婚姻,成長從來都不是同步的。因為,過往經歷和自我理解的不同,總會有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更早具備自我成長的意識。也會有同樣的挑戰,對一個人重要,對另一個人卻并不重要。這意味著,讓另一個人跟自己一同成長,幾乎不可能。

我們只有在自己感到不對勁時,對處境保持有意識的思考,才能不斷確認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且一個個去實現它。只有當你離開固守的位置,真正走上一些路的時候,便會發現:哪里是別人不成長,只不過是我們不愿意面對自己的成長功課罷了。

所以,走向幸福的路,獨自成長往往比強扭的共同成長更重要。最簡單的關系,就是用一個成長好的自己,去選擇一個成長好的愛人,這樣的關系可能淡一點,可能不那么轟轟烈烈,但卻能彼此支撐和相互滋養。

[責編: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