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專家提醒:天氣轉冷護好關節

隨著天氣轉冷, 關節炎又要讓很多人“痛苦不堪”了。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奉春表示, 目前, 僅骨關節炎在我國就大約有5000萬人以上。 關節炎是一大類疾病, 並不單純指一個疾病, 但在中國老百姓的概念中就是風濕、類風濕, 實際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都屬於關節炎, 最常見的是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痛風性關節炎, 而類風濕關節炎是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一種關節炎疾病, 美國統計過, 我國最近也統計過, 造成勞動力喪失的第一位疾病就是關節炎。

誘因

痛風、關節受寒都易引發關節炎

天已漸涼, 但仍有不少女孩喜歡穿靴子、短裙或短褲行走在秋風中。 雖然看上去很“動人”, 卻不知經常將膝關節、肩關節、腰椎等暴露在寒風中會對身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張奉春說, 秋冬季不注意腿部保暖很容易誘發類風濕關節炎, “我國目前約有500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患病的高峰年齡主要在40-50歲, 以女性居多。 所以女性從年輕時就要注意關節的保暖問題。 ”

而對於男性來說, 痛風也越來越普遍, 這導致了痛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越來越高。 以前是年齡偏大的人發病高, 現在年輕人也很多。 剛開始是尿酸增加, 隨後尿酸結晶就造成痛風性關節炎。

防治

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控制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不可治癒, 很多人都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抱有消極心態。 對此, 張奉春表示, 類風濕關節炎並不是癌症, 如果治療得當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患者在面對類風濕關節炎時首先應保證良好心態, 堅持長期去醫院隨診。 在治療取得一定效果後應該有醫生評估是否應該停藥, 擅自停藥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復。

張奉春表示,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目前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 物理治療大多只能起到鎮痛作用, 而手術治療對適應症要求非常嚴格。 藥物治療也分兩大類, 第一類是鎮痛類藥物, 最常用但並不能阻斷病情的發展;第二類則是改善病情藥物, 能部分阻斷疾病的進展。 另外, 近幾年出現一類生物製劑,

運用靶向療法, 抗炎作用非常強, 代表藥物是腫瘤壞死因數拮抗劑。 這類生物製劑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起效快, 用藥後幾天甚至一天症狀就能緩解了。 其次是治療效果強, 傳統藥物治療只有60%-70%有效, 生物製劑可以達到70%-80%, 傳統藥物治療只部分緩解, 總的情況緩解50%, 用這個藥物可以緩解到70%、80%甚至百分之百緩解。 “國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資料表明, 用傳統的藥物治療儘管臨床症狀都消失了, 但一部分病人的骨頭破壞還在繼續, 而生物製劑可以控制臨床症狀並停止骨頭破壞, 早期用生物製劑可以使關節不變形, 比較有利於患者管理自己。 ”

■提問

陰雨天關節酸痛不都是關節炎

Q陰雨天關節酸痛就是關節炎前兆嗎?

張奉春:陰雨天關節酸痛, 不一定就會患關節炎。 但陰雨天關節酸痛的人群中有的可能會發展為關節炎, 但也有些人只是受涼後關節的不適, 嚴格意義上說不一定就是關節炎。 但建議陰雨天關節酸痛人群儘早去醫院檢查, 及早鑒別是否患有關節炎, 儘早治療才能儘早控制疾病發展。

關節炎的前兆一般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 如果出現持續的關節疼再伴有關節腫痛, 基本可以肯定患有關節炎。 最經典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方法, 我們按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定義, 關節腫痛持續6周以上。 完全按這個標準雖然有時無法早期診斷, 但我們強調一旦有關節腫就要小心, 通常有關節問題, 而且很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

■防護

別老是一隻手拎重物

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保護關節, 對於關節炎患者也有利於控制病情的發展。

堅持適當鍛煉:選擇能增加關節靈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強肌肉力度的運動項目, 如游泳、散步、騎自行車等, 運動過程中注意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外力。

避免關節的過度使用:如儘量分擔負重(用兩隻手拿重物), 使用大關節(如推門時, 儘量使用肩而不是手), 站立時保持良好的姿勢。 膝、髖關節炎患者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 由坐位站起時, 雙手扶撐支持物或膝蓋。

注意患病關節的保護:對患病的關節應妥加保護, 勿再損傷或活動過度。 首先應給關節以足夠的休息, 必要時可用支架來減輕關節的負擔,

如肩或肘關節疼痛嚴重者, 可使用三角巾懸吊患肢, 局部熱敷也有助於緩解疼痛, 促進恢復。 穿有彈性的鞋, 用適當的鞋墊, 也可穿戴護膝或纏繞彈性繃帶, 都可減輕疼痛。 頸椎骨關節炎病人避免長期伏案、仰頭或轉頸, 睡眠時用適當高度的枕頭;腰椎患者最好睡硬板床。

使用輔助工具:可以使用手杖、助步器等輔助工具, 以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 不至於因關節疼痛而活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