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吳茱萸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吳茱萸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吳茱萸9克 人參9克 生薑18克 大棗4枚

【功 用】溫中補虛, 降逆止嘔。

【主 治】肝胃虛寒, 濁陰上逆證。 食後泛泛欲嘔, 或嘔吐酸水, 或幹嘔, 或吐清涎冷沫, 胸滿脘痛, 巔頂頭痛, 畏寒肢涼, 甚則伴手足逆冷, 大便泄瀉, 煩躁不寧, 舌淡苔白滑, 脈沉弦或遲。 (本方適用於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性嘔吐、神經性頭痛、耳源性眩暈等屬肝胃虛寒者。 )

【用 法】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七合, 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 忌】胃熱嘔吐, 陰虛嘔吐, 或肝陽上亢之頭痛均禁用本方。

【方 解】

本方證乃肝胃虛寒,

濁陰上逆所致。 肝胃虛寒, 胃失和降, 濁陰上逆, 故食後泛泛欲吐, 或嘔吐酸水, 或幹嘔, 或吐清涎冷沫;厥陰之脈夾胃屬肝, 上行與督脈會於頭頂部, 胃中濁陰循肝經上擾於頭, 故巔頂頭痛;濁陰阻滯, 氣機不利, 故胸滿脘痛;肝胃虛寒, 陽虛失溫, 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 胃病及脾, 脾不升清, 則大便泄瀉;舌淡苔白滑, 脈沉弦而遲等均為虛寒之象。 治宜溫中補虛, 降逆止嘔。 方中吳茱萸味辛苦而性熱, 歸肝、脾、胃、腎經。 既能溫胃暖肝以祛寒, 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嘔, 一藥而兩擅其功, 是為君藥。 重用生薑溫胃散寒, 降逆止嘔, 用為臣藥。 吳茱萸與生薑相配, 溫降之力甚強。 人參甘溫, 益氣健脾, 為佐藥。 大棗甘平, 合人參以益脾氣, 合生薑以調脾胃,
並能調和諸藥, 是佐使之藥。 四藥配伍, 溫中與降逆並施, 寓補益于溫降之中, 共奏溫中補虛, 降逆止嘔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