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中風急救如救火別“等等看再說”

三招快速識別中風徵兆, 口訣推出方言版

如果有一天, 家中老人打電話給你, 說自己突然嘴歪了, 或者一隻手麻痹、沒力, 又或者說話突然不如往日利索、清晰, 請不要對他說:“先休息一下, 等我下班回去再看看。 ”而應該馬上撥打120。 因為, 這都是中風的早期症狀, 如果兩三小時內能送到醫院, 康復幾率將大大提高。

如今, 我國每年有300萬新發中風病例, 八成需要在4.5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 以避免死亡、癱瘓的後果, 然而大部分病例都未及時就診, 現實中的溶栓率僅在2%左右。 在廣東省卒中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上,

專家如此說明中風急救有多急:“你看到家裡失火了, 會等看看會不會火滅了再叫消防嗎?”本次會議特別將快速識別中風的口訣“中風120”進行了本土化改編, 發佈了粵語、客家話、潮汕話版, 各用三五句話科普中風早期症狀。 “中風120”各方言版本, 可添加微信公眾號“健康有約”(微信號:gzrbjkgj), 輸入關鍵字“中風120”收看。

一線醫護為

“中風120”方言版配音

“中風120”是由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神經內科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反復探討和研究後, 在2016年共同提出的。 “研究顯示, 腦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時間越早, 90天后的預後越好。 但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 只有16.9%的中風患者瞭解中風的最初症狀。 口訣中提及的臉部、手臂、語言症狀, 能夠早期發現90%的中風。

”趙靜介紹。

口訣由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柳葉刀神經病學》發佈, 每一句背後都有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 比如, 建議撥打120通過救護車送院, 就是因為研究發現, 救護車送院比計程車、私家車送院速度都要快。

由於腦卒中患者多是中老年人, 廣東省卒中學會會長、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徐安定教授建議結合廣東地區的實際情況, 使用廣東的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對口訣進行本土化改編, 以更有針對性地在廣東各地區及全世界各地說這三大方言的華人華僑中推廣。

出現中風徵兆

千萬別“等等看再說”

“中風救治, 光靠醫院的醫生遠遠不夠。 ”趙靜指出, 據估算, 我國40歲以上罹患腦卒中的人群高達1036萬人,

八成的中風都是缺血性中風, 目前全世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在發病4.5小時進行溶栓治療或者6小時內進行取栓治療, 時間窗內溶栓能顯著降低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然而, 國內中風患者病發到入院時間平均為15小時, 溶栓率只有1.6%~4%, 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 “中風並非不可治, 但治療方法又有高度時間依賴性, 大部分病人趕不及在溶栓時間窗內趕到醫院, 醫生‘英雄無用武之地’。 ”

趙靜解釋說, 出血性中風會導致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 症狀更重, 更容易識別。 但缺血性中風發作不會令人十分難受, 患者可能只是一邊手腳麻痹無力、拿不起筷子等, 要麼被認為是太疲勞了、休息一下就好, 要麼就是等子女忙完回家再送醫院。

她指出, 在美國的高速公路、大型商場, 對“FAST”口訣(英語版的中風識別口訣)的宣傳比比皆是, “在我國, 不管學歷、文化再高的人群, 對中風症狀的認識都十分不足。 甚至我認識的一位元腎內科醫生, 家裡老人出現中風症狀, 打電話給他, 他也是下班回家後才送老人就醫。 ”

“中風急救急在什麼地方?你看到家裡失火了, 會等看看會不會火滅了再叫消防嗎?”專家們呼籲, 一旦發現“中風120”口訣中的任何一種症狀, 立刻撥打120電話送院。 目前廣州的三級醫院基本都已開展溶栓治療。

中風120, 三招識別中風, 發現即打120:

“1”看一張臉, 有沒有臉部不對稱, 嘴角歪斜流口水。

“2”看兩隻胳膊, 有沒有單側無力、無法平行抬起。

“0”是“聆聽”, 有無言語不清、表達困難。

如果突然出現以上任一情況, 請立即撥打120, 送往就近有中風救治能力的醫院。 (全媒體記者 伍仞 通訊員 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