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全國衛生12320:狼吞虎嚥不可取

吃飯的目的, 是為了給機體提供必要的營養, 而這些營養是飲食物經過消化以後轉換而來的。

有人認為, 消化食物是胃腸的事,

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 實際上, 食物一進口, 消化的過程就開始了。 咀嚼是消化運動的第一步, 在咀嚼肌和牙齒的配合下, 食物被機械地分割成小塊, 磨成碎末。 在這個過程中, 食物被磨得越碎越好, 因為越小的顆粒越能擴大其與胃腸的接觸面積, 越有利於充分利用消化液, 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和有效的吸收。 口腔周圍的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內眾多的細小腺體以每天1500毫升的唾液向外分泌, 像潤滑劑一樣濕潤食物、便利吞咽、清洗口腔。 同時, 唾液中含有的澱粉酶把澱粉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麥芽糖, 開始了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 咀嚼過程, 還同時向胃腸發出了信號, 使胃腸反射性地分泌消化液, 作好進一步消化的準備,
以迎接經過粗加工後的乳糜狀食物的到來。

細嚼慢嚥, 使食物與唾液經過充分攪拌之後變成糊狀, 以順利通過食道, 可以避免食道梗阻噎食的發生。 更重要的是, 能夠減輕胃腸的負擔, 減少胃痛和慢性胃腸病。 細嚼慢嚥, 有利於食物的充分利用, 不至於出現完穀不化的情況, 既造成營養浪費, 也不利於被機體吸收。 細嚼慢嚥, 有助於提高牙床的抗病能力, 對牙床起到良好的按摩活血和清潔作用, 促進牙床的血液迴圈, 減少致病菌的繁殖。 對青少年來說, 還可以把咀嚼時牙齒所承受的壓力傳遞給頜骨, 以幫助頜骨健康地發育。

要保證細嚼慢嚥的順利實施, 吃飯時情緒穩定是基本的條件。 如果吃飯時談笑不斷,

不僅會影響到咀嚼吞咽, 而且還會由於過度的興奮、激動, 使機體突然處於一種應急的反應狀態, 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 飲食的溫度也要適中, 過冷或過熱, 既有害於牙齒和胃腸, 又無法使人細嚼慢嚥。 一般說來, 進食的溫度為10℃~50℃, 以與體溫相近為佳。

有人認為, 細嚼慢嚥不適應高頻率的生活節奏, 這是錯誤的偏頗之見。 機體沒有正常的消化吸收過程, 就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 沒有能量的軀殼就無法完成高效率的運作。 用縮短吃飯時間去趕工作進度, 是本末倒置的短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