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小兒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文章導讀


目前, 在眾多的兒科疾病當中, 小兒腹瀉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該病的發生, 給寶寶的健康帶去了極大的影響, 讓家長們也擔心不已,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更不知道去醫院該做哪些檢查, 下面就給大家具體的介紹介紹小兒腹瀉檢查項目方面的問題。

小兒腹瀉的及時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大家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 孩子出現了腹瀉的狀況後積極的進行檢查治療。
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 量多或具惡臭, 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時, 常提示為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如糞便量少, 含黏液、膿血時則多提示為結腸性腹瀉;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 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時, 可提示為原蟲、寄生蟲性腹瀉;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 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但應強調糞便取材要新鮮,
送檢應及時, 否則會影響診斷。 此外, 如一次培養陰性時, 不能輕易否定感染性腹瀉, 還應多次送糞便培養, 有時會獲得陽性結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如懷疑腹瀉是胰腺疾病所致時, 應進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如試餐試驗(Lundh試驗)、苯甲醯-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PABA試驗)及促胰泌素試驗等。

3.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1)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測定:顯微鏡高倍視野下, 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時(蘇丹Ⅲ染色法), 可考慮脂肪吸收不良;糞便中含氮量增加時, 考慮系糖類吸收不良;糞便中肌纖維增多, 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時, 都提示小腸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試驗: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 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
(3)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小腸吸收功能障礙者,
尿內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於正常。
4.呼氣試驗多為14C-三醯甘油呼氣試驗。 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標記的三醯甘油後, 由肺內呼出的14C標記的CO2減少, 而糞中14C標記的CO2排出量增多。 近年來開展較多的13C呼氣試驗可觀察糖類的吸收情況, 對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此外還有14C甘氨酸呼氣試驗等方法。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可瞭解胃腸道的功能狀態、蠕動情況等, 對小腸吸收不良、腸結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淋巴瘤、結腸癌等有重要診斷價值。

2.B超、CT或MRI檢查可觀察肝臟、膽道及胰腺等臟器有無與腹瀉有關的病變, 對腸道腫瘤性病變也可提供依據。
因此, B超、CT及MRI檢查對消化吸收不良性腹瀉及腫瘤性腹瀉等均有輔助診斷價值。
3.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對回腸末端病變, 如腸結核、克羅恩病, 其他潰瘍性病變以及大腸病變, 如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直腸息肉及癌腫、慢性血吸蟲腸病等均有重要診斷價值。
4.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對膽道及胰腺的病變有重要診斷價值。
5.小腸鏡檢查雖然小腸鏡檢查未能普遍開展(新型小腸鏡即將問世), 但其對小腸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較重要診斷意義。 小腸鏡直視下可觀察小腸黏膜的情況, 活組織病理檢查可判斷微絨毛及腺體的變化等。
通過上文的介紹, 大家對小兒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都瞭解了吧, 希望能夠給大家帶去幫助, 如果您還有問題,
可以聯繫線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