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偏方大全
金剛刺地龍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 溫經祛濕。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金剛刺15克, 廣地龍15克, 蜈蚣1條, 黃芪4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服, 20劑為1療程, 一般宜服2~3個療程。
【加減】若關節肌肉紅腫熱痛者, 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黃柏2克;若病程長, 關節肌肉冷痛劇烈, 痛處固定者, 可加制川烏8克、制草烏8克;若肢體全身遊走性疼痛者, 可加防風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關節變形, 屈伸不利, 伴頭暈腰酸者, 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龜版12克。
【病例驗證】李某, 女, 30 歲。 患類風濕性關節炎4年, 手指關節呈梭形改變, 腕踝關節腫痛僵硬, 長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 效果欠佳。 近兩年來, 日漸加重, 疼痛劇烈, 夜間尤甚, 得溫稍舒, 生活不能自理, 舌苔薄白而膩, 脈沉弦。 化驗血沉60mm/h, 類風濕因數陽性, 以本方加減治療, 連服20劑後, 關節腫脹已減輕, 疼痛好轉;原方又服 60劑,
桂枝川烏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祛風, 散寒, 除濕。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證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 關節屈伸不利, 痛處不紅不熱, 常有冷感, 得熱則痛稍緩, 或疼痛呈遊走性, 或疼如刀割針紮, 或酸痛, 關節腫脹, 舌質淡, 苔白或白膩, 脈弦緊或濡緩或浮緩。
【偏方組成】桂枝、制川烏(先煎)、當歸、烏梢蛇各10克, 仙靈脾、熟地各15克, 鹿銜草30克, 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 分2次服。 避風寒。
【加減】若風盛者, 加尋骨風、鑽地風各20克;濕盛者, 加蒼術、白術各10克, 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 加制草烏(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 加地鱉蟲10克, 參三七3克(研沖),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39例, 經過3~6個月的治療, 基本痊癒17例, 顯效10例, 有效9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3%。
二黃雙仁湯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補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大黃9克, 黃岑12克, 桃仁、杏仁、赤芍、幹地黃各15克, 甘草、虻蟲各6克, 生川芎10克, 桑寄生18克, 牛膝20克, 烏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3次, 分3次服。 1個月為1療程。
【加減】氣血虛弱者, 加黃芪、當歸;肝腎虧損者, 加鹿角膠、杜仲、巴戟天。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0例, 治療1~3個月後, 痊癒16例, 顯效9例, 有效3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93%。
乳香川烏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 利濕除痹。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乳香、制沒藥各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日1劑。 3個月為1療程。
【加減】濕熱阻絡型, 加防己、蒼術各10克, 萆光(氵光)、連翹各20克, 金銀藤30克;寒熱錯雜型, 加桂枝10克, 白芍15克, 知母12克, 生黃芪30克, 附片20片;肝腎虧損型, 加川續斷、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 骨碎補10克, 白芍12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67例, 結果:治癒24例, 顯效27例, 好轉13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5%。
黃芪威靈仙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功能主治】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偏方組成】生黃芪30~50克, 威靈仙20~25克, 制附子20克, 桂枝、白芍、秦艽、雞血藤各10克, 麻黃、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 每日1劑, 分3~4次口服, 15劑為1個療程。
【加減】若氣血兩虛者,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67例, 經用藥2~3個療程後, 其中治癒(症狀緩解, 關節腫大消失, 血沉恢復正常)45例;好轉(關節活動自如, 腫大未消退, 血沉基本恢復正常)19例;無效(治療前後未見明顯變化)3例。 治療程中未見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