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不同年齡段的“粗糧食譜” 這6個時期的人請對號入座

吃多了精米白麵、大魚大肉,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粗糧養生的好處。

研究表明, 增加全穀物或穀物纖維攝入, 對預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具有潛在的益處。

其實, 吃粗糧可是個“細”活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 每天攝入全穀物及雜豆類50~150克, 薯類50~100克, 但不同年齡段人群粗糧的攝入有所差異。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 為6個年齡段的人總結“吃粗糧指南”, 讓你明明白白吃出健康。

受訪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 唐墨蓮

嬰幼兒

嬰兒滿6月齡時, 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對發育完善, 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

此時, 可適當添加小米等精細的粗糧, 和大米熬成粥或磨成粉拌在米糊中。

推薦粗細搭配食用, 每週1~2次即可, 逐漸過渡到一周3~4次。

學齡前

大約六歲時, 孩子第一顆恒牙萌出, 但咀嚼能力僅有成人的40%,

咀嚼和消化能力仍有限。

建議學齡前兒童添加粗糧時, 家長對粗糧進行細作。

把粗糧磨成粉、壓成泥、熬成粥或與其他食物混合加工成花樣翻新的美味食品。

如將雜豆磨成粉, 與小麥粉按1:2或1:3的比例混合, 製成花卷、雜糧包等, 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對粗糧營養的吸收,

又能滿足孩子的胃口。

粗糧雖好, 但也不是多多益善, 學齡前兒童每天攝入量要控制在35克以內。

兒童少年期

在整個兒童少年時期, 生長發育不斷進行, 許多重要器官和組織都在積極地發育中, 對於鈣、鐵、鋅等礦物質的需求量要略高於成年人。

雜豆類等含鐵高, 穀類胚芽、麥麩等富含鋅, 如果只吃精加工穀物容易導致維生素B1缺乏。 日常膳食要做到食物多樣, 粗細搭配。

需要注意的是, 攝入過多粗糧, 膳食纖維會干擾人體對某些營養素的吸收。

植酸與鈣、鐵、鋅等螯合成植酸鹽, 不能利用, 因此兒童少年時期每天吃粗糧不宜超過100克。

青壯年時期

作為一生中最寶貴的時期, 青壯年不注意愛惜自己的身體,

各種疾病很快就會找上門。 健康飲食, 平衡膳食是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的關鍵方法之一。

增加全穀物的攝入可降低2型糖尿病、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

膳食纖維的增加對預防肥胖等具有潛在益處;

雜豆類含有豐富的鉀和膳食纖維, 對防治高血壓很有幫助,

要適當多吃。

青壯年每日要保證一定量粗糧的攝入, 最好能保證在150~200克之間, 並且要經常換著吃。

中年

人到中年, 有些慢性疾病開始出現, 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等。

三價鉻複合物作為葡萄糖耐量因數有利於提高糖耐量;

釩能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促進脂肪組織中葡萄糖的氧化和運輸及肝糖原的合成, 抑制肝糖異生, 保護胰島功能。

這些微量元素都存在于全穀物中。

但粗糧多屬於中等嘌呤含量食物, 對於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患者而言, 每週吃粗糧的頻率不超過3次, 每次控制在100克以內。

老年

推薦老年人群每天吃150克左右的穀物, 以全穀物為主。 考慮到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 建議將全穀物磨成粉食用。

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較高,

建議日常多食用燕麥。 研究表明燕麥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 降血脂的效果最好。

同時薯類具有降低大便幹硬、排便困難發生率的作用, 因此, 老年人群首選燕麥、薯類作為日常粗糧的攝入。 ▲

本期編輯:王曉晴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李偉 游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