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梅梗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梅梗, 諸梅樹皆可用, 以綠萼者佳。 凡梅有氣條, 青翠色, 此條無葉, 止光梗出枝罅, 薛生白曾言用以通上下膈氣有效, 此氣條而非梗也。 用梗, 以帶葉成枝者入藥。

【拼音名】Méi Gěnɡ

【英文名】twig of Japanese Apricot, twig of Mumeplant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帶葉枝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將帶葉的枝條剪下, 切段鮮用。

【原形態】梅 落葉小喬木, 高可達10m。 樹皮淡灰色, 小枝細長, 先端刺狀。 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 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 春季先葉開花, 有香氣, 1-3朵簇生於二年生側枝葉腋。 花梗短;花萼通常紅褐色,

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 直徑約1.5cm, 寬倒卵形;雄蕊多數。 果實近球形, 直徑2-3cm, 黃色或綠白色, 被柔毛;核橢圓形, 先端有小突尖, 腹面和背棱上的溝槽, 表面具蜂窩狀孔穴。 花期春季, 果期5-6月。

【生境分佈】我國各地多已栽培, 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酸;微苦;澀;平

【歸經】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理氣安胎。 主婦女小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各家論述】《道聽集》:治婦人三月久慣小產, 梅梗三、五條, 煎濃湯飲之, 複飲龍眼湯。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