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標準有哪些

血液疾病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 血液疾病出現率也越來越大, 所以很多人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後, 都對自己的這種疾病特別的苦惱, 因為這種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 會對自己的身體構成很大的威脅, 所以很多人想瞭解一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標準有哪些?為了你能儘快的瞭解, 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 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功能障礙, 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 確切病因尚未明確, 已知再障發病與化學藥物、放射線、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素有關。 各年齡組均可發病, 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 根據起病和病程急緩分為急性和慢性再障。

臨床表現

1.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 進展迅速, 常以出血和感染發熱為首起及主要表現。 病初貧血常不明顯, 但隨著病程發展, 呈進行性進展。

幾乎均有出血傾向, 60%以上有內臟出血, 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視力障礙)和顱內出血。 皮膚、黏膜出血廣泛而嚴重, 且不易控制。 病程中幾乎均有發熱, 系感染所致, 常在口咽部和肛門周圍發生壞死性潰瘍, 從而導致敗血症。 肺炎也很常見。 感染和出血互為因果, 使病情日益惡化, 如僅採用一般性治療多數在一年內死亡。

2.慢性型再障

起病緩慢, 以貧血為首起和主要表現;出血多限於皮膚黏膜, 且不嚴重;可併發感染, 但常以呼吸道為主, 容易控制。 若治療得當, 堅持不懈, 不少患者可獲得長期緩解以至痊癒, 但也有部分患者遷延多年不愈, 甚至病程長達數十年, 少數到後期出現急性再障的臨床表現, 稱為慢性再障急變型。

治療

包括病因治療、支持療法和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各種措施。 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為主, 輔以其他綜合治療,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 才能取得滿意療效, 不少病例血紅蛋白恢復正常, 但血小板長期處於較低水準, 臨床無出血表現, 可恢復輕工作。 急性型預後差, 上述治療常無效, 診斷一旦確立宜及早選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細胞球蛋白等治療。

如果身體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 千萬不要忽視了治療, 因為這種疾病如果忽視了治療, 會造成嚴重的血液疾病, 甚至造成無法挽救的地步, 所以要對以上介紹全面的瞭解, 通過瞭解後, 進行有效的治療, 相信這種疾病, 能儘快的康復, 讓自己回歸健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