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肝風內動吃什麼中成藥

肝風內動是一種屬於肝方面的疾病, 這種疾病多數由於肝臟虧損出現一種問題, 肝風內動是分為其中類型的, 這其中類型的症狀跟治療方案也都是不同的, 肝風內動的臨床症狀是比較明顯的, 比如說會出現頭暈的情況, 這些我們都會可以靠自己感覺出來的, 可以吃一些中成藥調理, 那麼肝風內動吃什麼中成藥?

肝風內動是有陽虛或者是陰虛引起的, 最好是確診由哪種原因在針對性用藥。 要是陽虛者表現是臉色暗淡無光, 陰虛者表現是容易燥熱。 一般常用的中成藥有杞菊地黃丸、左歸丸或者是六味地黃丸。 建議聽從醫生的指導再服用。 肝風內動患者要注意生活上飲食要清淡, 少吃燥熱的食物, 多休息, 少勞累。

肝風內動證是指臨床出現眩暈欲僕, 震顫, 抽搐等症狀的病證。 多由肝腎陰液精血虧虛, 血不養筋, 肝陰不能制約肝陽而肝陽亢奮無制所致。

根據造成肝腎陰虧的原因, 臨床可分為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四種證型。

肝風內動臨床可分為四型——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

⑴清瘟敗毒飲:本方適宜于溫病過程中, 溫邪化毒化火, 燔灼氣、營、血分諸症。

⑵普濟消毒飲:黃芩(酒炒)15克、黃連(酒炒)6克、陳皮6克、玄參l0克、連翹10克、板藍根12克、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僵蠶6克、桔梗3克、升麻3克、柴胡3克、生甘草5克。

本方適宜於感受風熱時毒所致的大頭瘟證。

以上藥物研為細末, 湯調, 時時服之;鹹拌蜜為丸, 噙化;或不研細末, 以水適量, 煎取汁200毫升, 分2~3次服用, 每日1劑。

⑶清咽梔豉湯:生梔子10克、豆豉10克、金銀花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蟬衣3克、白僵蠶6克、犀角2克(磨沖)、連翹lo克、桔梗5克、馬勃5克、蘆根50克、燈芯6克、竹葉6克、生甘草5克。 本方適宜於爛喉痧初起之證。

⑷涼營清氣湯:犀角2克(磨沖)、鮮石斛25克、梔子6克、丹皮10克、鮮生地25克、薄荷 5克、黃連3克、赤芍6克、玄參10克、生石膏25克、連翹10克、鮮竹葉12克、茅根50克、蘆根50克、生甘草5克、金汁50克(沖服)。 本方適宜於爛喉痧病中部毒化火,

燔灼氣血之證。

以上2方, 水適量, 煎取汁200毫升, 分2次服用, 每日1~2劑。

⑸代賑普濟散:金銀花8克、連翹8克、玄參10克、牛蒡子8克、荊芥8克、蟬衣8克、黃芩6克、大青葉10克、白僵蠶6克、薄荷5克、人中黃5克、馬勃6克、射干6克、柴胡5克、大黃5克。 本方通治風溫溫毒、喉痹、項腫、面腫、斑疹病痧、麻痘、楊梅毒瘡。

以上方藥, 加開水適量, 煎3~5沸, 去渣, 取汁200~300毫升, 熱服, 每日1~2劑。 若喉痹滴水難下嚥者, 咽一口, 仰面浸患處, 少頃有稀涎吐出, 再咽再吐, 至4~5次, 喉自能開;取汁從鼻孔灌入亦可。

加減變化:若大頭瘟初起表鬱較重者, 可在方⑵中加入荊芥6克、防風l0克;若兼大便秘結者, 可在方⑴、⑵、⑶、⑷中酌情加入生大黃l0克、或芒硝5克(沖服);若痰多者, 可在方⑴~⑸中酌情加入竹瀝50克沖服;若爛喉痧病中兼見熱毒內陷心包者, 可用方⑷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若見大頭瘟病中熱毒極重者, 方⑵中可去升麻, 柴胡, 加大青葉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