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字保長壽 一定要記住
“順”:養生跟著季節走。
古人認為, 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回是一致的, 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 《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 ”這裡的“時”, 指的是四時陰陽, 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四季的養生要符合生、長、收、藏的特點。 春天萬物生髮, 要養肝、養陽;夏天是生長時節、主養心, 晚睡早起, 少發怒, 該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節又熱又濕, 要注意養脾、化濕;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要養肺、養陰, 早臥早起, 情緒須安寧, 否則會傷肺;冬天講究養藏、養腎、養陰, 要多曬太陽, 早睡晚起。
“靜”:讓心安靜下來。
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
“修”:修身行善煩惱少。
《易經》裡說:“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 必有餘殃。 ”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 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能減少很多煩惱, 心情愉悅。 可見, 修身養性, 寬以待人, 淡泊名利, 對別人好, 自己收穫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調”:多做深長呼吸。
人難免會遭遇營養失衡、過度勞累、病邪襲來等諸多不良因素,
“補”:有補有瀉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臟腑、氣血, 原則有三, 一是先辨證, 二是食補為先, 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講藥食同源, 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 從味道說, 酸味補肝, 苦味補心, 甜味補脾, 辛味補肺, 鹹味補腎。 從顏色論,
滋補要因人而異, 根據體質進行合適的食補。 氣虛的人最要吃主食, 還可喝雞湯、吃雞鴨魚肉。 補血可用大棗、豬肝、各種紅肉。 補陰氣, 多吃水裡生的, 如鴨肉、海參、甲魚等。 養陽要吃牛羊肉、雞肉、驢肉、韭菜等。 春天要養肝, 多豆芽、豆苗、草莓、鳳梨等。 但要少吃香椿、香菜, 以防過敏。 夏天吃點苦能去心火, 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 秋天應多吃應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堅果, 還要吃潤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 冬天要養藏, 多吃根莖類食物, 如山藥、土豆、紅薯、蘿蔔、白菜。
養生不能一味地補, 要補瀉結合。 夏天要利濕, 可多吃冬瓜、絲瓜、西瓜、薏仁, 火氣重的可吃苦瓜、苦菜, 吃綠豆排火毒。 秋天燥氣盛,
“固”:固精、固氣、固神。
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固”, 包括固精、固氣、固神三個方面。
固精, 就是要保護腎氣, 最重要的是節欲。 此外還可吃養腎精的食物, 包括各種肉類, 以牛肉最好, 還可吃山藥、黃精、枸杞。
固氣, 一要減少耗氣, 少說話;二要多曬太陽, 補充陽氣;三要多做有氧運動, 增加氧氣;四要通過飲食帶來水穀之氣。 另外, 睡眠能養五臟之氣, 絕對不能熬夜。
固神, 就要調養七情, 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 情緒控制好了, 身體才會少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