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孤獨症原來是這樣形成的,家長最好看看!
幼兒孤獨症怎麼形成 1、幼兒孤獨症怎麼形成的
1.1、可能天生
由患兒的生理因素所形成的。 雖然以前曾有研究者表示自閉症跟父母對孩子冷漠有一定的關係,不過如今已經肯定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1.2、器質因素
一般來說,有四分之一的自閉症兒童患有羊間症,這種病症引發的時間大多是在青少年期,發病的可能性也跟弱智的程度有很大關係。 通過生化研究我們能夠知道,自閉症兒童的腦生化功能有異常的現象,而有一些神經生理學的研究者也表示有一些自閉症患兒會出現異常腦電波的情況。
2、幼兒孤獨症有什麼危害2.1、影響神經功能
研究發現,孤獨症一旦發病,患兒的神經完善工恩能夠就會出現停滯,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之旅,孤獨症患兒的神經功能恢復就會很差,表現出與正常兒童的差異性明顯。
2.2、影響語言功能
2-3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這時兒童神經系統的完善、認知水準的發展開始進人一個新的發展期,而這個時期恰恰是孤獨症兒童的發病期,因此孩子一旦患孤獨症,其語言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2.3、影響交往能力
社交障礙孤獨症患兒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自閉”,他們常常表現的很冷漠,對父母親人也沒有依戀,看到父母就和看陌生人是一樣的。 也不和其他小朋友們交流、玩遊戲,常常自己坐著發呆。
3、幼兒孤獨症有什麼症狀3.1、病態依戀某些特殊物品
孤獨症患兒通常會對某些物品發生特殊的興趣,如積木、收音機、球等,以至於達到依戀的程度。
3.2、刻板重複動作
患兒常堅持重複刻板的遊戲模式和生活活動模式,抵抗改變,缺乏變化和想像力,如反復給玩具排隊;坐的位置不能改變;東西放的地方不能改變;生活內容的順序必須保持原樣等。
3.3、人際交往障礙
患兒對父母的歸來和離去無動於衷,沒有依戀之情;對親人和對生人一樣,與生人在一起時,他們也不感到畏懼。 該類患兒缺乏與人眼對眼的凝視,常常回避與人的對視,與周圍人缺乏情感的交流。
3.4、語言發育障礙
為本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兒童患病後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 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現一些刻板、重複、模仿和代詞錯用(尤其是在指代自身時用“你”代替“我”)等異常語言。
3.5、感知覺障礙
患兒對聽覺、視覺刺激反應遲鈍,好似“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對周圍環境中出現的人或其他人物似乎沒有看到,對他們的講話也不予理睬。
幼兒孤獨症怎麼教育1、環境的控制
家庭和學校應提供孩子安定、和樂的環境,以減少孩子的不安和焦慮。 家庭的溫馨、父母的溫情、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教育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並非是對他們溺愛,而是首先要理解。
2、行為介入
行為介入就是與孩子做同樣的動作。 但此行為要有所選擇,並注意思考如何介入行為、介入後能產生多少效果、如何處理發展新的學習(包括語言、行為等)三要點。
3、循行漸進地教育
孩子的不當行為多是長期累積養成的,為消除其行為問題,應訂階段性的目標,慢慢減少不適當行為。 如孩子每天尖叫20次,慢慢使他減為15次、10次、5次而至行為消除。 若是急於求成,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心理,誤以為自己即將受到傷害,而排斥治療。
4、替代行為範本行為
在護理自閉症兒童時家長不但要告訴他們禁止哪些行為,哪些行為應如何替代他們原有的行徑;而且要為孩子提供範本行為,指導兒童學習任何一項行為及能力,使他們對範本行為產生興趣,做好範本行為的決心。
幼兒孤獨症怎麼預防母親要注意孕期保健,加強圍產期衛生保健,積極進行優生優育工作。
提倡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鹼性礦物質,有益於孩子智力的發展。 較大的兒童應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鹼性食物”。 注意膳食的“酸堿平衡”,有益於機體內PH值的相對穩定,使各種代謝功能協調,進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建立親子依戀和情感聯繫,家長應讓孩子多與外界環境接觸,多參加各種鍛煉,讓孩子與同齡兒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學習,使其個性和社會適應性健康發展,切勿讓孩子長期過“封閉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