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首次配眼鏡該不該散瞳

陳迪

寒假, 又到了很多青少年驗光配鏡的時期了。 首次驗配眼鏡時, 正規配鏡機構或醫院眼科的驗光師常常會要求年輕的近視患者進行散瞳驗光。

很多人不理解, 覺得很麻煩。 但是, 如果不經過散瞳就驗配眼鏡, 會出現很多問題。

散瞳是為甄別“真假”近視

人的眼睛好比是一台具有自動變焦功能的照相機。 人眼中的晶狀體就好比是相機的變焦鏡頭, 視網膜好比是相機的感光元件。 晶狀體通過變厚或者變薄將近處或遠處的光線精准聚焦到視網膜上, 從而使人眼看清不同距離的物體。 這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晶狀體改變厚度的過程, 這主要是通過睫狀肌實現的。

睫狀肌是眼睛內部呈環形排列的平滑肌, 當我們要對焦遠距離的物體時, 睫狀肌會自然放鬆, 把晶狀體定位的韌帶拉緊。 這樣一來, 晶狀體就會變得扁平和纖薄, 減低晶狀體的對焦能力,

説明我們觀看遠距離物體。 而看近處物體時, 睫狀肌會收縮, 晶狀體定位的韌帶鬆弛, 晶狀體變厚, 增強晶狀體對焦能力, 以看清近處物體。

由此可見, 睫狀肌在人眼“自動變焦”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睫狀肌的調節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年輕人尤其是兒童的睫狀肌調節力很強, 如果長時間看近處, 睫狀肌長期處在收縮狀態會造成睫狀肌痙攣。 當眼睛看遠處時睫狀肌也處於收縮狀態, 就會造成看遠處看不清。

如果用藥物散瞳, 使睫狀肌放鬆後可以看清遠處, 這就是“假性近視”, 也稱為“調節性近視”;如果睫狀肌放鬆後仍然存在近視, 這就是“真性近視”。 由此可見, 在驗光時需要將睫狀肌放鬆方能得到正確的度數,

而散瞳藥起到的就是麻痹睫狀肌、消除“假性近視”的作用。 所以, 疑似近視患者需要配眼鏡時, 應該接受規範的散瞳操作。

按期複驗方可配鏡

散瞳分為“快散”和“慢散”兩種方式。 “快散”採用的是快速散瞳藥, 主要成分為托比卡胺, 起效時間快, 維持時間短, 適用於14歲以上的人群, 一般在點藥1小時後即可以驗光, 4到6個小時後瞳孔恢復。 “慢散”採用的是阿托品, 起效時間慢, 維持時間長, 睫狀肌麻痹功能更強, 適用於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 一般需要點藥3到5天後方能驗光, 3周後瞳孔恢復。

散瞳驗光驗出的結果, 客觀反映了眼睛的靜止屈光狀態, 但光憑這個還不能得到合適的眼鏡處方。 因為人平時的睫狀肌處於未被麻痹的狀態, 還需在睫狀肌麻痹作用消失後將散瞳驗光時驗出的近視鏡片進行試戴,

看看有無不適並反復核查, 以實現最佳驗配結果。

簡單總結一下, “快散”驗光後通常隔1天進行複驗, “慢散”驗光後需3周後進行複驗, 這才完成了整個散瞳驗光的過程。

哪些人群不需要散瞳

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約有三分之一是不正確驗光配鏡造成的。 散瞳驗光可以去除假性近視, 還原眼球真實的屈光狀態, 是45歲以下人群尤其是少年兒童正確驗光配鏡的必需步驟。 不正確的驗光配鏡不僅會導致眼脹、眼痛、頭痛等不適症狀, 影響眼鏡的長期配戴, 還會“弄假成真”, 將假性近視發展為真性近視或造成近視度數迅速進展。 因此, 切不可貪圖省事省時而不進行散瞳驗光就配戴眼鏡。

在散瞳期間要注意避免強光刺激, 戶外需戴遮陽帽或太陽鏡。 散瞳是為了放鬆睫狀肌的調節, 故散瞳期間不要近距離用眼, 包括看書、看電視及使用電腦, 否則睫狀肌沒有充分放鬆, 會影響正確驗配眼鏡。

大部分人點散瞳藥是安全的, 少數老年人點散瞳藥後可能誘發青光眼發作, 因此散瞳驗光前需由專業的眼科醫生進行眼部評估。 極少數兒童在點用阿托品後出現明顯的顏面潮紅、口渴、發熱、頭痛、噁心、幻視等症狀, 考慮為阿托品不良反應, 應立即停藥並諮詢眼科醫生。

隨著年齡增長, 睫狀肌調節能力逐漸減弱, 在45歲左右人眼看近處時睫狀肌就無法有力收縮, 造成看近處看不清, 這就是“老花”。

因此, 一般45歲以上人群進行驗光時就無需散瞳了。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眼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