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肢端肥大症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肢端肥大症這種疾病更容易出現在男性身上, 尤其是40到45歲這個階段的男性的患病率最高, 這種疾病的發展比較緩慢, 並且病程時間很長, 有的患者可能幾十年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 肢端肥大症會出現在很多不同的部位, 所以出現的症狀也非常複雜, 那麼針對該疾病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1.手術治療

(1)經蝶竇垂體瘤切除術①適應證無明顯鞍上擴展的Ⅰ、Ⅱ、Ⅲ、Ⅳ級或0、A級腫瘤, 尤其是內分泌功能活躍的腫瘤;有明顯向蝶竇侵犯的Ⅲ、Ⅳ級腫瘤, 無明顯視力、視野改變或稍有改變者;向海綿竇侵噬的E級腫瘤, 無明顯視力、視野改變者;有明顯鞍上擴展的A~B級腫瘤、無嚴重視力損害、有蝶鞍及鞍隔孔擴大(冠位元掃描腫瘤呈橢圓形而非啞鈴型)、鞍上腫塊嚴格位於中線且左右對稱者。 ②禁忌證鼻部感染或慢性鼻竇炎、黏膜充血;未成年或蝶竇氣化不佳的甲介型;鞍隔口較小,

冠位元掃描見鞍上和鞍內的腫塊呈啞鈴狀, 鞍上腫塊不易切除者④腫塊較大(C級)或向顱前、中、後凹擴展(D級)。 ③手術入路有經唇下-鼻中隔-蝶竇入路;經鼻前庭-鼻中隔-蝶竇入路;經篩竇-蝶竇入路;直接經鼻蝶竇入路。 ④術後處理抗生素(2周), 一般不用脫水劑和激素, 必要時予以激素替代治療(如ACTH腺瘤), 尿崩者予以神經垂體抗利尿激素。 ⑤主要併發症腦脊液漏、腦膜炎、尿崩症。

(2)經顱垂體腺瘤切除術①適應證高度向蝶鞍上方發展的腫瘤達到B級或C級者;巨型垂體腺瘤向鞍上發展且蝶鞍不擴大者;鞍隔上、下的瘤塊呈啞鈴型生長者;鞍上瘤塊向顱前、中、後凹生長者(D1、D2和D3級腫瘤);鞍上分葉狀瘤塊。 ②手術入路經額下(硬膜內)入路;經額下硬膜外入路;經翼點入路;額下和翼點聯合入路;經單側顳下硬膜外海綿竇入路;眉間-顱前凹底入路;眶上鎖孔入路;單側經眶、額、蝶聯合入路。

③術後處理予以脫水和激素治療, 檢查電解質, 垂體功能低下、尿崩、高熱、昏迷、胃腸道出血等的對症治療。

2.放射治療

(1)傳統放療多採用分次放射治療(45~55)Gy/(4~5)w,

可有遲發性垂體功能低下、視力減退、顳葉放射性腦壞死、血管損傷、認知記憶障礙和繼發性腫瘤等。

(2)伽馬刀放療最具優勢, 能控制分泌性腫瘤的激素水準, 改善臨床症狀;縮小或控制腫瘤生長;保護正常垂體組織。 無功能性腺瘤周邊劑量10~12Gy可控制生長, 生長激素腺瘤需30Gy控制臨床症狀;PRL腺瘤需30Gy以上;ACTH腺瘤可用23~34Gy控制生長並改善水準;一般認為使激素水準正常化的劑量至少為35Gy。

(3)X刀精度差, 併發症高。

3.藥物治療

(1)多巴胺興奮劑溴隱亭, 卡麥角林可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症狀, 但不能使血清GH和IGF-1的水準恢復正常。

(2)生長抑素奧曲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