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剩”女是真的被剩下了嗎?

去年有個轟動一時的事件:美女當眾脫光徵婚行動。 我先是嚇了一大跳, 如今真的開放到女孩子啥都敢幹了?瞭解情況後, 方知媒體還是誇大了事實。

情節大體如此, 某日在廣州地鐵站口, 八位靚女在光天化日之下邊跳邊脫, 全身脫到只剩內衣。 她們打出的旗幟是“早日脫光(脫離光棍)”。 此脫光非彼脫光也。 而且也未至於脫而光之。

不過儘管這樣, 脫光行動還是比較出位。 熱辣的背後, 其實映襯出的是一絲落寞。

我始終把“脫光求嫁”理解為一場行為藝術, 當不得真。 坦率說, 節目中出現的那幾位女子誰都不會剩下的。 但他們表達了一批女孩的姿態和立場, 就是她們的“交友焦慮”。 而這是網路時代的症狀。 表面上交友可以虛擬到無邊無際, 實際上到頭來一個實在的也抓不上手。

女大當嫁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理, 可問題是:何謂大?何謂當?

現在的女孩都害怕加入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叫“剩女”。 教育部還曾經把這個詞列為171個漢語新詞之一。 無論這個詞是否帶有戲謔的味道, 女孩們都是敬而遠之的, 因為她們誰也不願意承認, 自己就是當嫁未嫁或嫁不出去的女孩。 不過在我看來, 所謂“剩女”其實是一種心態, 是否“剩”取決於你對“剩”的態度。

多少歲算“剩”呢?舊時的東方女人實際上是少小可嫁的, 七八歲甚至更小到夫家當童養媳的也不在少數。 正常情況下, 年方二八就可以明媒正嫁了。 二八就是十六歲, 挪到今天看還屬未成年。 雖然我們的婚姻法也規定了男二十二、女二十的法定婚齡, 但這是底限婚齡, 上限婚齡是沒有的。

所以, “剩女”往往是一個被誇大的問題, 媒體把女性單身現象稱為“剩女危機”,

更有點製造噱頭的意思。 因為這個“危機”的指向不明, 究竟是誰的危機?剩女自己?還是她們的老爸老媽?還是媒體們?有些事, 皇帝不急, 急死太監。

有些好事者還為“剩女”分等級, 稱25-27歲為“剩鬥士”, 因為她們還充滿鬥志地尋找著伴侶;30歲以上叫“必剩客”, 此時她們挑選的餘地已經不大, 剩下來似乎必然;到了臨近40歲, 就尊為“齊天大剩”, 絕大多數男人已難入她們慧眼, 她們獨立的意志“欲與天公試比高”。

但這個邏輯不太通, 已被很多例證否定。 林青霞貴為影后, 曾被譽為東方第一美女, 但幾度情海沉浮, 最後嫁出去已四十不惑了;至於作家裡面, 超過“法定婚齡”結婚的就更多了, 冰心是二十九歲結婚, 當今的作協主席鐵凝走進婚姻殿堂已過五十而知天命了。

平心而論, 剩女普遍優於剩男。 因為一般而言, 男人可以就高也可以就低, 而女人只能就高不能就低。 所以每每剩下來的女人都是極品, 而極品男人是不會剩下的, 定會被人早早半路劫去。

當然不排除真有“剩女”, 她們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問她們到底要什麼條件?她們大抵會說,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 就要人好一點, 錢掙得多一點, 有點情趣, 最重要是對其他女人沒感覺。 而據我瞭解, 實際操作上很難弄清精神層面, 比如“人好”, 比如 有情 趣的男人又怎麼對所有女人都視而不見。 因此, 最後大多卡殼在物質層面, 這個比較好掌握, 拿計算器對照存摺一摁就知道結果。 如果數字夠多,

人好不好、有沒有情趣就不重要了。 這部分“剩女”不是被製造, 而是“自造”。 並且不是單個女人自己造, 是一群女人聯手製造。 她們眼光、品位都很高, 條件也會跟著時代走, 過去有首歌“跟著感覺走, 緊抓住夢的手”, 現在只要“緊抓住錢的手”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 “剩”只是一個過程, 很難說誰真的是一剩到底。 更何況, 目前對於“剩”的標準還是以家庭或者婚姻為尺規, 具體說是以一張薄紙界定, 有些女人偏不以此為意, 她們獨身並不缺少異性, 甚至是真正的知音, 那張泛黃的小紙片對她們而言, 實在無足輕重。 只是一般這種女人, 沐浴在幸福裡, 並不張揚, 獨自享受而已。 所以這類女人是形剩而實不剩, 即使剩也只剩下許多快樂甜蜜。

你看,

哪有女人真的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