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菊架豆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Jú Jià Dòu

【英文名】Yunan Apios,Yunan Potatobea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麗江圞兒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ios delavayi Franch.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麗江土圞兒 多年生纏繞草本, 幼時疏被短柔毛。 奇數羽狀複葉, 對生, 有柄;小葉5-7枚, 卵狀披針形, 長3-8cm, 寬1.7-3cm, 紙質, 上面疏被短粗毛, 下面僅沿脈疏被毛, 頂端尾狀漸尖, 基部圓形或圓楔形。 花稀疏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 在序軸膨大的節上有花1-3朵;萼鐘狀, 外面被極短的柔毛, 萼齒上部2枚全部聯合, 下部的3枚通常聯合;花冠黃白色或有時旗瓣或翼瓣帶淡紅色;雄蕊10,

二體。 莢果線形, 長10-12cm, 寬約0.5cm, 成熟時光滑。 種子多數。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100-2900m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西藏。

【性味】微苦;涼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止咳。 主咽喉腫痛, 感冒咳嗽, 百日咳, 瘰鬁, 癰腫, 黃水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鮮品搗爛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微苦、性涼。 有清熱解毒, 止咳消腫的功能。 用於感冒及咳嗽, 百日咳, 咽喉腫痛, 癰腫, 瘰鬁, 黃水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