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前必須知道的事情
補鈣防止骨質疏鬆也是我們常說的話題, 缺少鈣質的人就是要比別人更“脆弱”一些。 但是補鈣要怎樣補, 我們之前使用的那些方式到底有沒有錯誤, 什麼總是見效不大呢?這次我們就來認識一下, 補鈣之前必須懂得的事。
影響人體吸收鈣的因素很多, 如鈣攝入量的多少、膳食中鈣與磷含量之比值、進入腸道的鈣的解離狀態、食物中蛋白質的量和種類、胃腸道的生理狀態等, 都可影響鈣的吸收。
(1)膳食中鈣攝入量:與腸鈣吸收率之間有一定相關關係。 一般來講, 隨著膳食中鈣攝入量的增加, 腸道吸收鈣離子的量也相應增加。
(2)磷:膳食中磷的存在對鈣的吸收有一定的影響。 因為鈣吸收有賴於合理的腸道鈣、磷比值, 所以適當的磷攝入對鈣的吸收非常重要。 但是當健康成人攝入磷量超過1克時, 磷會與鈣離子形成不溶性磷酸鈣, 阻礙鈣離子在腸道的吸收。
舉例來講, 牛奶中含量十分豐富, 約為人奶的3-4倍, 但由於其中磷含量過高, 鈣、磷比值不當, 造成牛奶中大量的鈣不易被吸收。 未被吸收的鈣、磷存在於糞便中,
(3)鈣的狀態:攝入的鈣解離狀態對腸鈣吸收率影響明顯。 一般膳食中鈣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 進入胃內受胃酸的作用解離成離子鈣, 然後在小腸被吸收。 現代工藝將鈣在體外活化呈解離狀態的離子鈣, 即活性鈣, 在腸道的吸收率就比飲食中的鈣或傳統的鈣製劑, 如碳酸鈣、乳酸鈣等要高。
(4)胃腸道的主要生理狀態:胃腸道的生理狀態對腸鈣吸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因些, 患有胃腸功能紊亂和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器質性疾病時, 如果胃酸分泌不足, 就勢必影響食物中鈣離子的解離, 直接阻礙鈣的消化吸收。 腸道內胰酶的作用主要是消化脂肪。 如果膳食內脂肪太低, 膽鹽分泌量不足, 可能延緩外源性維生素D的吸收。 但當脂肪被完全消化後, 脂肪酸就會與鈣形成不易被腸道吸收的難溶性鈣皂,
(5)其它因素:除了上這述因素可以影響人體吸收鈣以外, 還有很多其它也可以影響人體吸收鈣的吸收, 例如食物中的草酸和植物等均可與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解的鈣鹽而減少鈣的吸收;許我無機鹽, 如鈉鹽和磷酸鹽, 以及維生素、抗生素、抗癲癇藥、利尿劑等藥物, 也能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另外, 一些生理因素對人體收鈣也有明顯的影響, 如年齡越大, 腸吸收鈣越少, 其中女性又比男性更為明顯。 另一方面, 內分泌功能的正常與否也決定著人體吸收鈣的多與少。 體內的激素, 如甲狀膀腺素、降鈣素、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