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的症狀,科學餵養很重要
很多媽媽初為人母, 沒有經驗, 在餵養孩子方面就會出現
一、症狀體征
1、乳食內積
食欲不振, 煩躁多啼, 夜臥不安, 嘔吐乳塊或酸餿食物, 大便酸臭或溏薄, 苔白厚或黃厚膩, 脈弦滑。
2、脾胃虛弱
面色萎黃, 困倦無力, 納呆厭食, 夜臥不安, 腹滿喜按, 嘔吐酸餿乳食, 大便溏薄酸臭,
二、治療方法
1、治療原則
乳食內積之實證以消食導滯為主。 脾虛夾積之虛中夾實證以健脾消食, 消補兼施為法, 積重而脾虛輕者, 宜消中兼補法;積輕而脾虛甚者, 則用補中兼消法, 扶正為主, 消積為輔, 正所謂:“養正而積自除”。
食積的治療, 除內服藥外, 推拿及外治療法亦常運用。
2、中藥調理法
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主, 可選用保和丸加減神曲、穀芽、麥芽、雞內金、山楂、萊菔子、厚樸、檳榔、木香、枳殼等。
幾味藥膳調理治食積
1、如用大米50g, 白蘿蔔100g, 胡蘿蔔100g煲粥。
2、穀芽、山楂、檳榔、枳殼各等分碾末沖服, 每次1-2g, 每日三次。
3、焦饅頭粥或焦米粥。 將饅頭切碎後炒焦加水煮粥, 或將米炒黃煮粥, 也可用飯鍋巴適量煮水喝。
4、內金粥。 雞內金15克, 大米15克炒焦, 共研成細末, 拌入粥飯中。 每次用細末2克, 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