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刷牙不認真可招來全身病

口腔是身體的“守門員”, 把好口腔關, 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 雖然我國多年來一直在向民眾推廣口腔衛生知識, 但目前居民口腔衛生狀況仍令人擔憂。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教授鈕文異認為, 在目前的情況下, 以家庭為單位對口腔衛生進行管理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家人之間可以互相監督, 共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習慣, 制定科學的護牙計畫。

日本在口腔衛生管理方面重視較早, 日本厚生勞動省和日本牙科醫師會早在30年前就聯合開展了“8020運動”, 目標是保證民眾到80歲仍有至少20顆完好、健康的牙齒。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口腔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王玉華曾在日本留學5年, 她說:“我在日本臨床實踐時, 看過很多六七十歲老人的口腔及X光片, 雖然不少人都有齲齒等問題, 但基本都治療過, 可見日本人對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早期治療意識很強。 ”但在我國, 老人缺牙、壞牙及口腔疾病治療不及時等情況普遍存在, 我國居民能做到定期檢查和洗牙的更是少數, 更多的人都是在有了牙病之後才去就醫。

原衛生部在2007年6月公佈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也說明了這一點:我國中青年的牙石檢出率高達97.3%, 患齲率為88.1%, 女性齲齒率更是達到驚人的91.3%。 同時, 國人的牙周健康率也不容樂觀。

調查顯示, 中青年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77.3%, 牙周健康率僅為14.5%。 也就是說, 每7人中就有6人有牙周問題。 我國地域廣闊, 人口眾多, 實施全國口腔衛生保健計畫難免有覆蓋不到的地方, 以家庭為單位普及口腔衛生知識恰恰能彌補這一不足。

及早開始牙齒的健康管理, 不僅有益健康, 還能省錢。 俗話說, “牙疼不是病, 疼起來真要命”, 這句話只是道出了牙病之苦, 更嚴重的是, 很多口腔疾病, 如牙周病, 不僅會影響咀嚼能力, 更和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糖尿病、中風等有密切關係。 因此, 保持口腔衛生對全身健康都非常有益。 “小洞不補, 大洞吃苦”是流行在口腔界中的一句話。 意思是, 口腔疾病的預防成本較低, 補一個沒感覺的蛀牙小洞僅需20元,

而補大洞需要200元, 複雜根管治療和失牙後鑲個烤瓷牙要上千元, 種植牙則要上萬元。 這還沒算上去醫院看病的交通、誤工成本。

鈕文異指出,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規律, 只要做到‘牙防五部曲’, 即:每個人都應該做到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早晚刷牙, 健康飲食, 少吃甜食和使用含氟牙膏, 健康的牙齒就會伴隨你一生。 ”“牙防五部曲”是保護口腔健康的基本準則, 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家庭成員, 護牙的側重點又有不同, 掌握好不同年齡段的護牙方法, 可使家庭成員的護牙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 每個家庭成員都應根據準則堅持每天填寫“護牙干預表”, 自己記錄並互相監督護牙習慣, 等牙齒出現問題時, 也能“有跡可循”。

兒童: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

從3歲起, 就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 並在指導下使用牙膏。 當孩子的“六齡齒”長出後, 要做窩溝封閉, 以防食物殘渣和細菌堆積引起齲齒。 同時, 兒童的乳牙出現齲病後一定要及時治療, 不能抱有“反正都要換, 沒必要治”的思想, 因為牙疼會導致孩子的厭食情緒, 乳牙齲齒如果治療不及時, 也會引起牙根部炎症, 嚴重時會影響恒牙的發育。

成年人:正確的刷牙方式可有效去除牙菌斑, 防治口腔病變。 定期清洗牙齒並選用牙線或者牙間刷來清潔牙縫。 有吸煙習慣的人, 少吸煙甚至戒煙是保護口腔健康的有效方法, 因為口腔是煙霧的第一站, 在口腔內, 煙霧濃度最高, 對口腔黏膜的傷害極大,

嚴重時有可能引起口腔癌變。

老人: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規律, 盡可能多的保留自己的牙齒, 不僅有利於咀嚼, 促進消化, 也可以讓醫生在修復牙齒時有更多選擇。 因此, 有牙就要堅持刷。 那些沒有牙齒的老年人, 也要學會對假牙的保護, 每次飯後要及時清洗, 儘量夜間不戴假牙, 不給病菌創造繁殖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