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長期磨牙的危害

長期磨牙對于人們的身體來說還是非常不好, 可能會引起或多或少的問題, 特別是對正處在發育期的兒童就會更加容易出現這方面的情況, 會對他們的成長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要盡快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這樣才可以明確病因以后再去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措施。

磨牙癥(bruxism)是牙在無意識狀態下承受一定強度咬合力的同時, 下頜作一定節律的運動或表現出較大運動傾向的現象。 磨牙癥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特征性表現為下頜肌肉的間隙性等張性收縮, 并伴有規律性的咀嚼似動作,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人群, 以兒童和年輕人多見。

可分為三型, 一是磨牙型, 常在夜間入睡以后磨牙, 又稱為夜磨牙。 二是緊咬型, 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時不自覺地將牙咬緊, 但沒有上下牙磨動的現象。 三是混合型, 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緊咬牙的現象。

夜磨牙主要表現為睡眠中牙齒的研磨或叩擊, 有時伴有聲音。 白天磨牙主要表現為在注意力集中時不自覺地將牙咬緊, 但沒有上下牙磨動的現象。

長期磨牙會導致牙齒異常磨損, 嚴重磨損則可導致牙齒對冷熱酸甜的過敏、牙齒酸痛、牙齒松動、牙周組織損傷、牙尖折斷、牙髓炎等。 夜間磨牙可產生巨大的咬合力, 從而使顳下頜關節承擔了過大的負荷, 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由于用力過度, 磨牙癥患者常表現有咀嚼肌疲勞、壓痛、功能異常及肌肉緊張性疼痛。 臨床常見到患者咬肌、翼外肌、二腹肌區疼痛, 有時出現咬肌肥大, 甚至還伴有頸、背等部位的肌痛。 部分人伴有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和晨起時的頭痛。

1.牙齒咬合因素

咬合關系不協調被認為是磨牙癥的一個主要因素, 包括錯牙合、缺牙、牙齒缺損或過長、單側咀嚼等。 正中牙合或側向牙合早接觸是最常見的磨牙癥始動因素。 在換牙期, 大部分兒童由于咬合關系不協調, 接觸高點致使上下牙齒不能很好地吻合,

于是患者常會出現一種下意識的意念, 想使多數的牙齒緊密接觸, 在熟睡中這種白天的意念就會變成咀嚼肌痙攣和收縮而引發夜間磨牙。

2.神經因素

研究認為, 夜磨牙癥是睡眠障礙中的一種表現, 它的出現和睡眠中的輕度覺醒異常有關。 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化學方面的研究顯示, 磨牙癥的發生于中樞神經系統信息傳遞的介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異常改變有關。

3.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緊張是導致磨牙癥的原因之一, 情緒緊張、過度疲勞、思想有壓力或兒童白天玩得過于興奮或過度緊張等往往會造成晚上不能平靜入睡, 即入睡后雖然大腦皮質的大部分處于抑制狀態, 但仍有一部分處于興奮狀態, 致使咀嚼肌收縮而發生磨牙。 磨牙癥患者常有焦慮、心理不成熟等特征, 且焦慮程度越高, 磨牙癥的發生頻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