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倫敦健康奧運
如今一提到隨地吐痰, 一看到隨處可見的“口水”之作, 相信大家沒有不深惡痛絕的。 參與聲討時, 往往也都一臉的嚴肅和憤慨, 滿嘴的義正辭嚴。 可在日常生活中, 遍地的“斑駁陸離”似乎也向人們訴說著參與者的不乏其人。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病從口入、痰從口出”的道理似乎再淺顯不過。 一個城市痰跡遍地, 除了表明這個城市人民的文明素養不高, 我看最主要的恐怕是這個城市的生活環境、空氣品質不好, 導致市民咽喉病症普遍, 痰液增多。
筆者不是煙民, 但在去年體檢時卻被大夫告知患有咽炎。
痰多了咋辦, 肯定得吐。 但如何吐, 吐哪兒, 需要市民動腦子, 更需要主管部門去好好思考。 對隨地吐痰這種城市頑疾, 需要靈丹妙方巧診治。 不可否認, 設立“禁痰日”, 對於弘揚人們的文明生活理念, 有一定的作用, 但對於建設文明、清潔的城市卻作用有限。
治標得治本。 生活環境差, 空氣中塵埃、細菌、各種刺激性氣味都是引發上呼吸道炎症的因素。 北京空氣污濁, 所以市民痰多。 政府必須在治理引發吐痰的環境問題上下工夫, 讓部門聯動, 齊抓共管, 而不是止於衛生部門的設“日”之舉!
事實上, “不隨地吐痰”是我們從《小學生守冊》上便已學知的生活常識,
追根溯源。 要解決隨地吐痰問題, 得從源頭抓起。 要多想想為什麼中國人常有痰, 外國人常沒痰?外國人有痰是如何解決的?而不應該追風似的, 設一連串的這“日”那“日”, 企圖通過道德的力量, 讓市民“有痰往肚裡咽”或“強忍著不吐”, 是不現實也不科學的。
試想, 如果環境好, 空氣好, 人民的身體健康了, 沒有痰液產生, 何來隨地吐痰之說?從這一點來說, 設“日”之舉, 純屬多此一舉, 嘩眾取寵, 華而不實。
前天“排隊日”、昨天“讓座日”, 今天又弄個“禁痰日”。 沒准哪天無煙奧運實在想不出高招、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