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半夏厚朴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半夏厚朴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下

【組 成】半夏一升(12g) 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薑五兩(15g) 蘇葉二兩(6g)

【方 訣】半夏厚樸痰氣疏, 茯苓生薑共紫蘇, 加棗同煎名四七, 痰凝氣滯皆能除。

【功 用】行氣散結, 降逆化痰。

【主 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 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 狀如破絮, 或如梅核, 在咽喉之間, 咯不出, 咽不下, 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 氣不舒快, 或痰涎壅盛, 上氣喘急, 或因痰飲中結, 嘔逆噁心。 舌苔白潤或白膩, 脈弦緩或弦滑。

【用 法】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溫四服, 日三夜一服。

【方 論】

1.《金鑒》:此病得于七情鬱氣, 凝涎而生,

故用半夏、厚朴、生薑辛以散結, 苦以降逆, 茯苓佐半夏, 以利飲行涎, 紫蘇芳香, 以宣通鬱氣, 俾氣舒涎去, 病自愈矣。

2.《金匱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氣, 厚朴解結氣, 茯苓消痰;尤妙以生薑通神明, 助正祛邪;以紫蘇之辛香, 散其鬱氣。 鬱散氣行, 而凝結焉有不化哉。

3. 該方證多因痰氣鬱結於咽喉所致。 情志不遂, 肝氣鬱結, 肺胃失于宣降, 津液不布, 聚而為痰, 痰氣相搏, 結於咽喉, 故見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 還可致胸中氣機不暢, 而見胸脅滿悶、或咳嗽喘急、或噁心嘔吐等。 氣不行則鬱不解, 痰不化則結難散, 故宜行氣散結、化痰降逆之法。 方中半夏辛溫人肺胃, 化痰散結, 降逆和胃, 為君藥。 厚朴苦辛性溫, 下氣除滿, 助半夏散結降逆,

為臣藥。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 以助半夏化痰;生薑辛溫散結, 和胃止嘔, 且制半夏之毒;蘇葉芳香行氣, 理肺舒肝, 助厚樸行氣寬胸、宣通鬱結之氣, 共為佐藥。 全方辛苦合用, 辛以行氣散結, 苦以燥濕降逆, 使鬱氣得疏, 痰涎得化, 則痰氣鬱結之梅核氣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