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尚往來”才是健康關係
古今中外, 都會出現這樣奇怪的關係:一方極好, 一方極差, 雙方貌似兩路人, 其人生軌跡卻交織在了一起, 並且難以分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組合呢?
[背景] 故事還原:好女婿與差岳父碰面
2017年春晚, 開心麻花團隊上演的小品《一個女婿半個兒》笑點頻出, 讓人捧腹。
故事講的是一個孝順的女婿, 提著大包的水果去岳父家, 卻被刻薄的岳父誤解為空手來。 岳父遭遇電信詐騙卻堅信不疑, 女婿為了保護岳父不受打擊, 將計畫買車的十萬元錢帶來, 謊稱是中獎的獎金。 而為了讓老人警醒, 女婿和內弟合演了一出苦肉計,
在生活中, 如此孝敬岳父的女婿或許不多, 即使真的有, 也會為人稱道。 而對女婿的內心感受而言, 則可能是“寶寶心裡苦, 寶寶不說”。
在上面的故事中, 女婿是善良的、真誠的、大方的, 寧可犧牲自己的利益, 也要成全親人, 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好人。
[現實] 身邊實例:好與差為何往往成對出現
好女婿與差岳父這樣截然相反的一對角色, 不僅存在於故事當中的翁婿之間, 還可能出現于父母和子女, 丈夫和妻子, 戀愛中的雙方, 乃至上司和下屬之間。 或者說, 在我們的文化, 尤其是傳統文化中並不少見。 廣為流傳的《嶽飛傳》就是這樣。 書中的岳飛精忠報國, 出生入死, 屢建戰功, 但這並沒有換來國君的信賴。 更慘的是, 嶽飛最終還死於其報效的大宋王朝的佞臣之手。 且不論真正的史實如何, 至少在大眾心目當中, 岳飛的人生際遇就是如此。
現實生活當中,
這樣看來, 似乎古今中外, 都會出現這樣奇怪的關係:一方極好, 一方極差, 雙方貌似兩路人, 其人生軌跡卻交織在了一起, 並且難以分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組合呢?
[緣由] 心理辨析:遇人不淑背後是缺愛
應該說, 個中原因比較複雜。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 極好的一方, 也就是付出愛的一方,
但不幸的是, 其中還有一些孩子, 也確實很乖很聽話, 但父母回饋的愛卻很少或品質很低, 使得這樣的孩子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不到位。 所以會在內心深處留下一個遺憾,
而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 父母的評價和態度已不重要。 但他們的心裡卻住著一個依然強烈渴望愛與認可的小孩。 此時, 給予這些評判的則換成了其他的重要人物:戀人、配偶、上司、密友等。 當然, 這是一種相對幼稚的心理需求。 而能夠快速滿足這些心理需求的人, 就是心理發育的成熟度相對更低的個體, 就如同三年級小孩更容易得到一年級小孩的仰視那樣。 所以, 一些才女可能會喜歡學渣, 一位純情女子會對騙子男友一往情深。
但不幸的是, 這樣的滿足只是初見後的蜜月期現象。 時間一久, 後者原本就是更為缺乏愛的個體, 不可能給予前者持久的高品質的回饋。 相反, 索取和否定則會逐漸地浮出水面。 而此時有的好漢或花枝, 就會犯幼年期相同的錯誤:對方沒有給我愛, 是我不好, 因此我要對對方更好。 於是他們會更加努力為對方付出, 甚至幾近自虐。 這樣的情形在親密關係中頗為常見, 對方越拒絕, 我越要執著, 相信終有一天會感化對方。 而接受的一方, 實際上處於心理地位的劣勢, 有的人可能會因為獲益而壓抑自己, 有的人則為挽回自己的尊嚴而以怨報德,向施愛方表達拒絕排斥甚至是攻擊,以此來實現心理平衡。就像春晚小品中的岳父,以及對留學生施暴的外國男友——好心沒好報!最終好漢或花枝們都會有一個經典的無奈的感慨:遇人不淑。
[支招] 情感培訓:健康愛是“禮尚往來”
誠然,外人是隨機遇到的,而父母則是不可遇的。有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在這樣的年齡段,看的並非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現,還有孩子和養育者的關係模式。幼年期良好的親子關係會對成年個體的親密關係形成深遠的影響。
但對於已經成年的個體來說,過去已不可更改,那麼該如何面對未來呢?先要學會愛自己。讓自己感受到什麼是愛,才會想像得到,把這份愛給別人,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另外,健康的愛是一種互動,就如同“禮尚往來”一樣,愛也需要有來有往,而不是單向地流動,這也是愛的形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愛不是虐待。如果有人這樣向你索取,一定要儘早地離開TA。
文/宋崇升 卞清濤
有的人則為挽回自己的尊嚴而以怨報德,向施愛方表達拒絕排斥甚至是攻擊,以此來實現心理平衡。就像春晚小品中的岳父,以及對留學生施暴的外國男友——好心沒好報!最終好漢或花枝們都會有一個經典的無奈的感慨:遇人不淑。[支招] 情感培訓:健康愛是“禮尚往來”
誠然,外人是隨機遇到的,而父母則是不可遇的。有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在這樣的年齡段,看的並非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現,還有孩子和養育者的關係模式。幼年期良好的親子關係會對成年個體的親密關係形成深遠的影響。
但對於已經成年的個體來說,過去已不可更改,那麼該如何面對未來呢?先要學會愛自己。讓自己感受到什麼是愛,才會想像得到,把這份愛給別人,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另外,健康的愛是一種互動,就如同“禮尚往來”一樣,愛也需要有來有往,而不是單向地流動,這也是愛的形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愛不是虐待。如果有人這樣向你索取,一定要儘早地離開TA。
文/宋崇升 卞清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