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手抖腿抖是什麼原因啊?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 平時生活中都會有自己的一些小習慣, 比如有的人喜歡吃某種事物, 有的人喜歡玩遊戲, 也有一些人養成了抖手抖腿的習慣, 這看似正常, 實際背後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就拿抖手抖腿來說, 出現這樣的行為不僅與心理有關, 或許也會與身體有關。 那麼, 手抖腿抖是什麼原因啊?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 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具有相互矛盾的臨床本質, 一方面這是一種輕微的單症狀疾病, 另一方面, 又是常見的進展性疾病, 有顯著的臨床變異。 本病的震顫, 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饑餓時加重, 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 次日加重, 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 特發性震顫病因並不清楚, 易與其他疾病產生的震顫混淆。

疾病分類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 約60%病人有家族史。 在多個特發性震顫家族未發現跨代現象, 性別分佈平衡, 一般認為這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在65~70歲前完全外顯, 也有報導不完全外顯和散發病例, 散發者和有遺傳者臨床特徵完全一致, 通常認為是同一疾病, 但目前尚未確定相關基因異常。

特發性震顫發病年齡的雙峰特徵提示可能存在兩個不同的異常基因。 家族性震顫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早, 提示早發的特發性震顫更強烈地受遺傳易感性的影響, 遺傳易感性能明顯影響臨床亞型特徵。

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

本病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 其產生可能是外周肌梭傳入和中樞自律性振盪器共同作用的結果。 丘腦腹中間核(ventro-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接受本體感覺傳入的核, 其神經元節律性爆發性放電活動可能起了關鍵作用, 無論神經電生理記錄還是立體定向手術均證實了這一點。 用氧(15【O】)標記的CO2進行PET研究發現, 選擇性地雙側小腦、下橄欖核代謝功能亢進。 用功能性核磁(FMRI)顯示患肢對側皮質運動和感覺區、蒼白球、丘腦活動增強, 雙側齒狀核、小腦半球和紅核活動亢進。 這些提示震顫的產生是丘腦和運動皮質至脊髓通路中小腦-橄欖核環路震盪的結果。 因為病理解剖沒有特異性改變, 異常振動的中樞神經系統“起搏器”的位置尚不清楚, 因此推測中樞性振盪器被外周反射增強或抑制,

調節震顫的產生和震顫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