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身上腫預示可能出現的幾種病

身體出現水腫是臨床常見症狀。 患者會感覺身體臃腫, 臉看起來比以前胖, 體重卻沒增加多少, 多半有走路腿沉等症狀。 水腫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 一旦發生, 很可能提醒您的身體或許出問題了。

1.腎性水腫。 早晨起床照鏡子發現有兩個“腫眼泡”, 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喝水太多, 要警惕腎臟是否出了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沈潔教授說, 腎臟病是引起全身水腫的主要原因。 此時腎小球濾過下降, 而腎小管對水鈉重吸收尚好, 導致水鈉瀦留, 組織間隙中水分滯留。

腎性水腫多為凹陷性水腫, 常見於顏面部和下肢, 伴隨小便量少、尿蛋白高。

2.內分泌性水腫。 沈潔說, 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醛固酮增多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症狀。 其中, 甲減性水腫較多見。 由於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素分泌不足, 全身代謝速率減低, 導致體內黏多糖在組織和皮膚堆積, 表現為黏液性水腫, 即非凹陷性水腫。 多出現在眼瞼、面頰或四肢等處。

3.心源性水腫。 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內科博士郭雪原介紹, 心源性水腫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 合併腎臟病時水腫可能會出現在眼瞼、面部, 多伴有呼吸困難、心慌、一活動就累、肝腫大、頸部靜脈變粗等症狀。 檢查心臟可發現有器質性雜音和心臟擴大等病理性改變。

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力衰竭, 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見。 心肌病、甲亢性心動過速、冠心病心梗後的心功能不全、心腎綜合征等都可能導致。

4.肝源性水腫。 空軍總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簡一平說, 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會導致肝臟合成血漿蛋白的能力降低, 從而引發下肢可凹性水腫和腹水, 逐漸向上蔓延, 而頭面部和上肢常無水腫。

5.營養不良性水腫。 沈潔解釋, 長期腹瀉、進食少、消化功能減退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往往會缺乏營養, 長時間“入不敷出”導致血漿蛋白減少, 膠體滲透壓降低, 從而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 水腫前常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 水腫常從腳部開始, 逐漸蔓延至全身。

6.特發性水腫。 沈潔告訴記者, 這類水腫主要發生于中年女性, 約半數病人有輕至中度肥胖。 往往是腳部水腫, 多隨月經週期變化, 會在月經前7~14天出現眼瞼、踝部及手部輕度水腫, 但經期後會逐漸消退。 站立時間較長或勞累時出現, 平臥或休息後可逐漸消失。 目前認為可能與神經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雌激素分泌異常導致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有關;也有人認為源於長時間站立後, 醛固酮分泌增加, 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 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浮腫, 平臥後改善。 這種水腫對身體影響較小, 一般無需服藥治療。

除此之外, 服用某些降壓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等, 均有可能導致水鈉瀦留而引發水腫。 需要提醒的是, 出現水腫未必一定就是得了病,

很多不良生活方式也會導致這一情況, 如攝入鹽過多、長時間行走、站立等。 如果症狀持續時間長或較重, 最好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