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須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Lónɡ Xū Cǎo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硬質早熟禾的地上部分。 夏、秋采收, 曬干。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30~60厘米。 稈直立, 叢生, 堅韌而粗糙, 具3~4節。 葉片線形, 扁平, 稍粗糙, 長3~7厘米, 寬0.5~1毫米;有長葉鞘, 無毛, 無脊;葉舌膜質, 先端銳尖, 長約4毫米。 圓錐花序, 稠密而緊縮, 狹長矩形至線形, 長3~10厘米, 寬約1厘米;小穗披針形, 長約4毫米, 綠色, 成熟后草黃色, 含4~6小花;穎披針形, 先端銳尖, 長2.5~3毫米。 穎果紡錘形, 腹面有凹溝, 長約2毫米。 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地、路旁、林下, 山坡和丘陵坡地。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的山東, 江蘇。
【化學成份】全草含蘆竹萜、粘霉酮,
【性味】甘淡, 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利尿, 止痛。 治小便淋澀, 黃水瘡。
【附方】
①治小便淋澀:龍須草二至三錢, 水煎服。
②治黃水瘡:龍須草穗五錢, 蟬蛻二錢, 水煎服。 (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