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刮痧

刮痧有講究 孕婦體虛者不適宜

什麼人不適合刮痧

1、重病患者:如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臟病、肝炎、急性傳染病等重大急病患者, 應該立即送醫觀察並治療, 以免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2、有出血傾向者, 如白血病、嚴重血小板減少等患者嚴禁刮痧。

3、皮膚高度過敏或皮膚病患者, 如皮膚破損、潰瘍或有未癒合的傷口, 如青春痘、劣瘡、皮膚潰爛處, 或有傳染性皮膚病, 均不宜在傷口處刮拭, 以免傷口擴大或造成感染。

4、外傷、骨折者也禁刮。

5、年紀較大、體弱、孕婦、月經來潮或白帶較多、空腹時也不宜。

6、對刮痧過敏, 以及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也禁止刮痧。

刮痧的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工具(器具)

一般而言, 凡是邊緣鈍而圓滑者均可, 梳子、瓷湯匙、刮痧板(材質也須講究)。 但要注意厚薄與大小, 太厚刮不出痧, 太薄容易傷及皮膚;其大小一般以小於成人手掌, 容易抓握、使力為原則。

除了刮痧板之外, 還要有藥水或潤滑油,

才不會傷到肌膚;潤滑物可選專用藥水, 或綠油精、萬金油、嬰兒油, 或含紅花、川芎、當歸等配方的刮痧膏, 或直接用紅花油、麻油, 甚至水也可以。

2、刮痧部位與順序

刮痧手法及操作順序各家不同, 通常只刮覺得不適的對應部位, 譬如中暑或胃腸、腹部不舒服, 就刮其相對應的部位, 但大多數都刮背部和四肢, 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頭頸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

通常刮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內而外, 單向順刮, 不可來回重複刮。 通常刮背部夾脊穴(或稱「督脈」, 或中樞神經)時, 宜由後腦杓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 主風寒的膽經、膀胱經, 則由雙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 而刮腰部經絡主腎, 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

下背部則主肝膽脾胃。

3、刮痧角度

用手握著刮痧板, 厚邊貼緊掌心、薄邊與皮膚成四十五度, 單向輕刮, 不可成推、削之勢;若要刺激深部, 可與皮膚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壓, 但時間不宜過長。

4、力道

刮痧的力度猶如中藥處方中的劑量, 太輕或太重都不好;太輕沒有效果, 太重易使肌肉組織受傷。 一般以用力均勻、適中, 由輕漸重, 以能耐受的程度為限, 一次的距離約刮五至十公分即可, 刮到顏色不再變, 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愈重愈好, 也不是愈痛愈有效。 力道大小還有補瀉作用:一般而言, 力量小、速度慢為「補」, 力量大、速度快為「瀉」;力量適中、速度適中或力量小、速度快, 或力量大、速度慢為「平補平瀉」。

5、頻率

刮痧頻率依需要及患者體質而有所不同,

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鐘為宜。 初次刮痧不宜過長, 且手法不宜過重, 第二次刮痧應間隔一至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