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需注重的五個要點

一個中心, 是指以健康為中心。

有人戲稱:“青年人用健康換金錢, 老年人用金錢換健康。 ”此話並非沒有一點道理。 年輕人忙事業, 忙家庭建設。 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 年輕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 用健康的體魄賺前途、換金錢。 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已經對社會和家庭盡了義務, 作了貢獻, 所以到了晚年應該不再是追求事業或金錢, 而是要以健康為主題。

退休以後, 老年人主要有兩種生活方式, 一種是在家安度晚年, 另一種就是再就業發揮餘熱。 但無論幹什麼, 都應該有利於身心健康, 如果與健康的目的相矛盾,

就不應該去做, 就要堅決糾正。 有的老年人退休後, 什麼事都不做, 什麼事都不想, 一心享清福, 結果缺少必要的活動, 很快便疾病纏身。 有的老年人不太願意歇下來, 為了賺錢而不顧惜自己的身體, 結果因操勞過度而病倒, 甚至丟掉了性命。 這樣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錯誤的。 實際上, 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 不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 就是對社會和家庭的最大貢獻。

二個要點, 是指瀟灑一點, 糊塗一點。

瀟灑, 即自然大方, 輕鬆自如, 不受拘束。 退休後, 不再為單位複雜的人際關係所累, 不再受嚴格的作息制度限制, 也沒有了工作的壓力, 應該說已經具備了瀟灑生活的基本條件。 既然如此, “何不瀟灑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喪偶,

自己辛辛苦苦地將5個子女撫養成人。 晚年苦盡甘來, 子女們都各自事業有成。 但他仍然獨自過著清苦的日子, 捨不得吃, 捨不得穿, 出門捨不得坐車, 晚年生活品質不高。 老人逝世時, 子女們卻驚奇地發現, 他居然有十幾萬元的存款。 人活著, 當然不能完全為了物質享受, 但到了晚年, 有了一定的消費實力, 為什麼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寬鬆、舒適、豐富一點呢?人們生產勞動的目的, 就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 提高生活水準啊!

糊塗一點, 並非說人到老年就不要學習、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塗, 而是說要淡泊一點, 看開一點, 不為日常瑣碎事所捆擾。 通俗地說, 就是小事上隨意一點。 人生苦短, 生命第一, 何必對日常生活中那些無聊瑣事斤斤計較呢?“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寬容一點, 瀟灑一點, 糊塗一點, 會使自己生活得更輕鬆、更愉快、更充實。

三個忘記, 是指忘記年齡, 忘記疾病, 忘記恩怨。

忘記年齡, 是說老年人沒有必要總在心裡惦記著一個“老”字。 有的人常常歎息“歲月催人老, 時光不饒人”, 甚至害怕過年過生日。 其實, 年齡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 可分為“日曆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 一般情況下, 我們經常使用的是“日曆年齡”, 又稱“年代年齡”或“時序年齡”, 計算單位為年。 “生理年齡”又稱“生理學年齡”或“生物學年齡”, 是指從生理學和生物學角度來衡量人的年齡。 “心理年齡”則是指從大腦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來衡量人的年齡。 “日曆年齡”的“老”,

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身體的衰老程度, 如果用日曆年齡來與生理、心理年齡進行比較, 就會發現有的人是未老先衰, 有的人則是老而不衰。

比如, 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快樂老人——宋書如, 從“日曆年齡”來講, 她是一位老年人, 已經82歲了。 但是, 如果從“生理年齡”來講, 她還只是一位中年人, 思維活躍, 身手敏捷, 活動自如。 尤其可貴的是, 從“心理年齡”來講, 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輕人, 從不看重自己的年齡和生死, 整天陽光燦爛, 穿著時髦, 一副健康快樂的心情。

忘記疾病, 並不是說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療, 而是不要過度擔心自己的疾病。 人老了, 難免會有病, 但不必對所患的疾病過分地擔心和害怕。 對常見的老年性疾病, 理當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

但防禦過度非但無益, 反而有害。 有的老年人雖然沒有什麼大病, 卻總是懷疑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而到處求醫問藥, 或對照著醫學書籍自己“找病”。 這種對疾病過度恐懼的心理狀態是非常有害的。 說得通俗一點, 就是本來沒病的人, 也可能“怕”出病來。 不要怕病, 但有病也不要諱疾忌醫, 積極治療就是了。

忘記恩怨, 是指老年人要忘記過去的恩恩怨怨。 人生旅途上總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 不必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 有人說:“傷害自己的最好辦法, 就是記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 你‘懷念’它一次, 它就傷害你一次。 ”為什麼要自己傷害自己呢?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長壽老人的凋查結果表明,

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是他們的共同性格特點。 老年人要想獲得平和的心態, 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豁達, 給記憶裝一層濾網, 濾去過去的不愉快, 只留下快樂與自己相伴。

四個有, 是指有個老伴、有個老窩、有點老底、有幾個老友。

有個老伴, 是指夫妻白頭偕老當然最好, 不幸喪偶之後, 也應該找個合適的伴。 俗話說:“滿堂兒女, 不如半路夫妻。 ”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兒女再多也比不過夫妻之間的相互照應。 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 相互的關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時、周到、細緻。 老來有個伴, 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 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顧, 這種感情是其他親情關係無法替代的。

有個老窩, 是指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有個老人怕自己身後留給子女的房子要交遺產稅,於是將房產全部分給了子女。誰想分房之後,子女互相扯皮,把他當作了包袱,誰都不想盡贍養義務,他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後悔極了。像這樣的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但不管怎麼說,老少之間難免有“代溝”,老年人有一個家,有一個獨立的小天地,起碼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點老底,是指留有一點積蓄。有積蓄的作用很奧妙,不說可以防備兒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麼一點老底子,心裡才能踏實,精神上才能放鬆,思想會有安全感。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幾個老友,是指有幾個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齡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經歷和人生觀基本相同,有共同語言,相互間更容易進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時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幫幫忙,對身心健康很有好處。

五個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對於原來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老年人來講,這一點非常重要。離退休後,就不要再比職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講當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和處理周圍事物。這樣就不會歎息“人走茶涼”等等,就不一會因失落感的困擾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俏,是指穿著要漂亮一些,老來俏,讓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萬不要有“上了年紀還講什麼穿著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著漂亮一點,能增強自信心,自我感覺就會年輕許多。

要笑,是指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情緒,時時保持著愉快的心態。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傳統養生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現代醫學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的水準,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

要跳,是指經常活動。適量的活動、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暢達經絡,疏通氣血,調和臟腑,增強體質,使人健康長壽。所以,有的專家說:“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卻不能代替運動。”

要聊,是指經常與親人或朋友聊天。進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門,多參加社會活動和集體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環境中去尋找樂趣。這就是我們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個“口”字,人在當中,就是個“囚”字,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囚在家裡呢?走出家門,經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風景名勝地去觀光旅遊,都是解放自己、放鬆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種最經濟實惠而且又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茶餘飯後與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談古論今,不但能調節情緒,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還能起到防治抑鬱症和老年癡呆的作用。

有個老人怕自己身後留給子女的房子要交遺產稅,於是將房產全部分給了子女。誰想分房之後,子女互相扯皮,把他當作了包袱,誰都不想盡贍養義務,他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後悔極了。像這樣的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但不管怎麼說,老少之間難免有“代溝”,老年人有一個家,有一個獨立的小天地,起碼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點老底,是指留有一點積蓄。有積蓄的作用很奧妙,不說可以防備兒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麼一點老底子,心裡才能踏實,精神上才能放鬆,思想會有安全感。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幾個老友,是指有幾個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齡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經歷和人生觀基本相同,有共同語言,相互間更容易進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時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幫幫忙,對身心健康很有好處。

五個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對於原來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老年人來講,這一點非常重要。離退休後,就不要再比職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講當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和處理周圍事物。這樣就不會歎息“人走茶涼”等等,就不一會因失落感的困擾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俏,是指穿著要漂亮一些,老來俏,讓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萬不要有“上了年紀還講什麼穿著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著漂亮一點,能增強自信心,自我感覺就會年輕許多。

要笑,是指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情緒,時時保持著愉快的心態。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傳統養生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現代醫學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的水準,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

要跳,是指經常活動。適量的活動、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暢達經絡,疏通氣血,調和臟腑,增強體質,使人健康長壽。所以,有的專家說:“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卻不能代替運動。”

要聊,是指經常與親人或朋友聊天。進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門,多參加社會活動和集體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環境中去尋找樂趣。這就是我們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個“口”字,人在當中,就是個“囚”字,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囚在家裡呢?走出家門,經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風景名勝地去觀光旅遊,都是解放自己、放鬆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種最經濟實惠而且又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茶餘飯後與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談古論今,不但能調節情緒,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還能起到防治抑鬱症和老年癡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