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需警惕“純天然”“無糖”食品
“純天然”、“無糖”、“全麥”、“有機食品”等等, 這一系列代表“健康”的食品, 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親睞。 然而, 據美國《健康》雜誌報導,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
消費者需警惕“純天然”“無糖”食品!
1, “純天然”。 “純天然”的不都是自然的產品, 它只是商家推出的宣傳用語, 並非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標誌。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根本就沒有對這個詞彙下過定義。 我國的相關標準中, 也沒有“純天然”這一項。 因此, 商家在這些食品裡添加合格的著色劑、人工香料等“合成材料”並不違法。 商家利用“純天然”作為宣傳手段, 讓消費者以為其是“綠色”產品, 有誤導之嫌。
2, “全麥”。 全麥比精製糧食含有更多的纖維素和維生素, 但市面上的全麥產品並非全部都由全麥製作。 以麵包為例, 在超市等地不難找到全麥麵包, 但如果仔細研究配料表會發現,
3, “未添加糖分”。 一些特殊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需要特殊的飲食, 可能會優先選擇標有“未添加糖分”的產品。 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糖。 所有的食品, 包括水果、牛奶、麥片和蔬菜, 本身就含有糖分。 因此, 儘管這些商品沒有額外添加糖分, 原料本身也可能含有。
4, “無糖”。 無糖不一定就說明它所含的熱量就少。 我國現行的無糖食品標準規定, 每100克或l00毫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 糖含量小於0.5克即是“無糖”。
5, “無反式脂肪酸”。 同“無糖”一樣, “無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要求每100克或l00毫升含量小於0.5克。 “因此, ‘無反式脂肪酸’產品並不是完全不含。 ”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立法委主任斯蒂芬·加德納說, 購買時要仔細檢查成分表, 若有“氫化油”, 那麼就說明存在反式脂肪酸。
6, “無脂”。 “‘無脂’並不意味著吃多少都可以, ”美國營養學專家、《先看再吃》一書作者邦妮·塔布迪克斯說, “包裝上自稱‘無脂’, 但其實它可能含有大量糖;而那些自稱‘無糖’的, 可能含有大量脂肪。 ”因此, 要仔細檢查熱量標識, 並與相應的“全脂”比較, 才能得知真實情況。
7, “增強身體免疫力”。 如果產品中含有維生素, 商家就喜歡用“調節免疫力”或“增強免疫力”這些字眼吸引消費者, 而多數情況下,
8, “有機食品”。 “有機”這個詞有一點“全天然”的味道。 美國農業部(USDA)規定的“有機”產品, 其成分的95%以上必須是在培育過程中, 沒有使用化肥和殺蟲劑等。 但“有機”並不是“健康”的同義詞, 有機食品同樣有高脂肪、高熱量和高糖分的情況。
9, “無膽固醇”。 所謂“無膽固醇”的食品是每100克或l00毫升含膽固醇量低於2毫克, 而低膽固醇食品則應低於20毫克, 同時必須比常規食品的膽固醇含量低25%以上。 但是美國心臟學會建議, 每日進食膽固醇應低於300毫克, 無節制吃一些自認為“無膽固醇”的食物, 經年累月, 仍會造成膽固醇攝入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