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癡迷于跑馬拉松?
上周末的北馬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 而今年北馬的中簽率也是再創新低, 由此可見人們參加北馬的熱情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這一現象不禁讓人發問,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跑馬拉松, 跑馬拉松會對身體有什么損害嗎, 馬拉松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或者說能抵消我們平日里不良的生活習慣嗎?近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幫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人類祖先數百萬年前的一次基因變異, 讓我們成為了天生的跑者。
我們為什么愛跑馬拉松?
200多萬年前基因突變導致
這項新研究表明,
這一系列的改變讓人類能在相對不疲倦的情況下長距離地奔跑, 而這使得我們的祖先可以在炎熱的天氣里, 趁其他食肉動物都在休息時進行狩獵, 并把獵物“逼到”筋疲力盡, 這種技術也被稱為“堅持狩獵”。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醫藥、細胞核分子醫學教授, 資深作者阿吉特·瓦爾基表示, 他們早在20多年前就發現了人類和其最近的進化近親——黑猩猩, 第一個明顯的基因差異。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 大約在200萬年至300萬年前, CMAH基因因為突變在人類中消失了, 這可能是為了應對遠古病原體引發的進化壓力而造成的。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一些被“設計”成缺少CMAH基因的小鼠進行了研究。 研究人員為小鼠們準備了跑步轉輪和小鼠專用跑步機, 試圖找出帶有這一基因和不帶這一基因之間的差異。 根據研究小組的說法, 缺乏這種基因的小鼠對疲勞感更有抵抗力, 線粒體呼吸和四肢肌肉有所增強,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喬恩·奧科布洛姆說, 他們評估了缺乏CMAH基因的小鼠的運動能力, 注意到在跑步機測試以及15天的自愿轉輪跑過后, 小鼠的成績有所提高。
對于這一結果, 研究人員們表示, 類似的能力提高也可能發生在人類祖先身上。 如果是這樣, 它們可能為早期原始人的“搬家”提供了優勢, 有助于他們從樹上遷移到更加開闊的地方, 成為永久的狩獵者。
當然, CMAH基因的缺失帶來的并不全都是好消息, 雖然它可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跑者, 增強我們的免疫力。 但是, 這一變化也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可能提高與紅肉有關的癌癥風險, 并會引發炎癥。
“這是一把雙刃劍。 ” 瓦爾基說, 僅僅一個基因的丟失以及一個微小的分子變化就可以深刻改變人體生物學。
跑步會不會容易患關節炎?
真正有害的其實是肌肉失衡
很多人會覺得跑步傷膝蓋, 但根據專家們的看法, 跑步并不是膝蓋受損的罪魁禍首。 特種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邁克爾·希爾曼表示, 跑步能讓膝蓋變得更強, 相比不跑步的人, 那些一生中堅持跑步的人膝蓋更強壯。
發表在《體育鍛煉中的醫學與科學》雜志上的一項關于跑者的大規模研究表明, 跑步并不會增加患骨關節炎或軟骨損傷的風險, 即便是高運動強度的馬拉松運動員也不會。 研究人員還得出這一結論:跑步者的膝關節炎發病率是步行者的一半。
“原因是跑步已經被證明可以讓膝蓋軟骨變厚。
不過, 如果你已經有了“跑步膝”, 那么確實應當注意一下。 治療師希爾曼說, 幾乎所有的膝蓋受傷都是由肌肉失衡引起的。 如果你的臀部力量很弱, 肌肉不平衡就會迫使你的腿往里收。 于是髂脛束必須要承擔更多的工作, 才能將膝蓋拉回原來的位置, 所以它就會變得很緊張。
降低跑步時膝蓋受傷風險的最好方法是加強訓練,
另外, 如果患有由遺傳疾病或超重引起的中度或重度骨關節炎, 就應當避免跑步。 如果癥狀較輕, 在通常情況下是可以跑步的。
菲茲杰拉德還建議大家不要過快增加自己的跑步距離, 當我們適應了某一跑步距離后, 應當小幅度地加碼“里程”——每周增加5%至10%。 想要跑得更好, 長期不懈的堅持比里程的大幅度增加要重要得多。
馬拉松能抵消不良生活習慣嗎?
無法阻止吸煙酗酒的負面影響
雖然馬拉松可能是理想的健身方式之一, 但醫生也警告那些生活方式上不注意的人, 如果有吸煙或酗酒等“壞毛病”,那么跑100次馬拉松也不能彌補這些習慣,仍然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心臟問題。
這項研究顯示,多年的耐力訓練不會傷害跑步者的心臟,但是也沒有讓他們獲得大多數人認為的益處。研究發現,與糟糕的飲食以及抽煙喝酒的習慣相比,拼命跑步幾乎不會“拉回”心臟健康。
明尼蘇達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50名男性,他們至少連續參加了25場馬拉松比賽,大多數人每周堅持跑30英里(約合48千米),一些人從高中起就開始參加比賽,另一些人則是在更大年齡時才開始訓練。
研究人員調查了跑步者們的訓練習慣和健康史,并對他們的心臟進行了掃描,確定他們的血管內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結果顯示,其中16個人的動脈非常“干凈”,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斑塊。12個人屬于少量,12個人屬于中等水平,另有10人的動脈中有大量的斑塊。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的跑步量和他們動脈中有多少斑塊沒有什么關系,這意味著,那些跑的最多的人的動脈斑塊不見得比跑的少的人少。同時,大量吸煙和高膽固醇歷史卻與更多斑塊大有關系。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明尼蘇達大學的威廉·O·羅伯茨教授表示,盡管跑步可能有助于讓一些跑友保持動脈暢通,但僅僅靠鍛煉不能阻止不良習慣造成的惡果,尤其是吸煙、酗酒等。
馬拉松需要跑全程嗎?
小跑也能對我們身體有益
還沒準備好征戰馬拉松?別擔心,是否能應付長距離跑步畢竟因人能力而異。事實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用跑馬拉松,甚至都不用跑很長的距離,我們就能從中獲得許多好處。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快速、高強度地跑上5至10分鐘,獲得的健康成效和連續跑上幾個小時差不多。事實上,相比每周跑步超過3小時,只要每天堅持,每周加起來跑步不到1小時,我們的心臟也能獲得相似的健康益處。
另外,最近一項歷時多年的研究表明,短時間的劇烈運動獲得的健康益處與長時間的耐力鍛煉相同,而且往往也更有趣、更容易堅持。 如果有吸煙或酗酒等“壞毛病”,那么跑100次馬拉松也不能彌補這些習慣,仍然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心臟問題。
這項研究顯示,多年的耐力訓練不會傷害跑步者的心臟,但是也沒有讓他們獲得大多數人認為的益處。研究發現,與糟糕的飲食以及抽煙喝酒的習慣相比,拼命跑步幾乎不會“拉回”心臟健康。
明尼蘇達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50名男性,他們至少連續參加了25場馬拉松比賽,大多數人每周堅持跑30英里(約合48千米),一些人從高中起就開始參加比賽,另一些人則是在更大年齡時才開始訓練。
研究人員調查了跑步者們的訓練習慣和健康史,并對他們的心臟進行了掃描,確定他們的血管內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結果顯示,其中16個人的動脈非常“干凈”,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斑塊。12個人屬于少量,12個人屬于中等水平,另有10人的動脈中有大量的斑塊。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的跑步量和他們動脈中有多少斑塊沒有什么關系,這意味著,那些跑的最多的人的動脈斑塊不見得比跑的少的人少。同時,大量吸煙和高膽固醇歷史卻與更多斑塊大有關系。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明尼蘇達大學的威廉·O·羅伯茨教授表示,盡管跑步可能有助于讓一些跑友保持動脈暢通,但僅僅靠鍛煉不能阻止不良習慣造成的惡果,尤其是吸煙、酗酒等。
馬拉松需要跑全程嗎?
小跑也能對我們身體有益
還沒準備好征戰馬拉松?別擔心,是否能應付長距離跑步畢竟因人能力而異。事實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用跑馬拉松,甚至都不用跑很長的距離,我們就能從中獲得許多好處。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快速、高強度地跑上5至10分鐘,獲得的健康成效和連續跑上幾個小時差不多。事實上,相比每周跑步超過3小時,只要每天堅持,每周加起來跑步不到1小時,我們的心臟也能獲得相似的健康益處。
另外,最近一項歷時多年的研究表明,短時間的劇烈運動獲得的健康益處與長時間的耐力鍛煉相同,而且往往也更有趣、更容易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