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勝於治病
唐代著名禪師無際大師, 91歲無疾而終, 生前曾為世人開列十味奇藥:“慈悲心一片, 好肚腸一條, 溫柔半兩, 道理三分, 信行要緊, 中直一塊, 孝順十分, 老實一個, 陰騭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此藥用寬心鍋炒, 不要焦, 不要燥, 去火性三分, 於平等盆內研碎;三思為末, 六波羅蜜為丸, 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 不 拘時候, 用和氣湯送下。 果能依此服之, 無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濁, 利己損人, 暗中箭, 肚中毒, 笑裡刀, 兩頭蛇, 平地起風波, 以上七件, 須速戒之。 ”
無際大師的心藥方, 是修身修心的方法。 這裡講了中國傳統文化修身養性的思想,
我們追求事業時, 要留一點空間, 留一些餘地, 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心生則種種病生。 我們受世俗的影響, 容易心浮氣躁, 妄想紛飛, 積怨太深, 從而導致心氣神皆不順, 容易致病。 身體病了, 可以醫治, 心生病了, 主要靠此“心藥方”, “心藥方”, 在於養心。
“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何謂“養心”?《黃帝內 經》認為是“恬惔虛無”, 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積善成德”是德者養心之道;“己欲立而立人,
事實上, 正確地待人待己, 熱愛本職工作, 講究生活品質, 這不僅是做人做事的基礎, 也是養心防病的前提。 只要寧靜處世, 不為世俗名利所動, 身心處於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 必然有利健康。 對症下“藥”, 自然能“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