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噁心嘔吐拉肚子 小心被這種腫瘤盯上了

□通訊員 吳倪娜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王春霞

今年41歲的王先生, 7年前就頻繁出現上腹部疼痛, 經常噁心, 嘔吐, 拉肚子, 這讓王先生苦不堪言。 據王先生介紹, 每年他都會多次去當地醫院就診, 醫生為其診斷為糜爛性胃炎、胃息肉、多發性小潰瘍, 並給他開了一些護胃止瀉的藥物, 吃藥後王先生的腹痛和拉肚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但是藥物一停就會再次出現肚子疼和拉肚子。

抽絲剝繭找出疾病真凶

長期的不適症狀讓王先生很痛苦, 在家人的陪伴下, 王先生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門診就診。

該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主任湯其雲教授和李曉林主任醫師查看了王先生的病史, 經過詳細詢問結合相關檢查結果, 專家們高度懷疑該王先生可能患有胃泌素瘤。 經過檢查發現在患者的十二指腸壁有一個直徑不到1釐米的胃泌素腫瘤, 隨後通過超聲內鏡穿刺活檢, 檢測到腫瘤細胞並通過病理檢測為神經內分泌腫瘤G1級。 隨後專家們聯合普外科為王先生進行了手術切除腫瘤, 王先生的症狀立即好轉。 11月初王先生康復出院了, 此後的隨訪中, 王先生多次表示:“現在我是無病一身輕啊, 手術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腹痛腹瀉的症狀了。 ”

你聽說過內分泌腫瘤嗎?

湯其雲教授表示,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

神經內分泌細胞遍佈全身各處, 因此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發生在體內任何部位, 但最常見的是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神經內分泌腫瘤, 約占所有神經內分泌腫瘤的2/3左右。 從歐美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其最新年發病率為6.98/10萬, 近30年增長了5倍。

“該類腫瘤還有一大主要特點就是症狀不典型, 因此誤診、誤治率較高。 ”湯其雲教授告訴記者,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兩種, 無功能性多無明顯臨床症狀, 功能性有時會有症狀, 但多數不典型, 另外醫生對這種病症認識不足, 造成誤診、誤治的情況非常普遍。 有的人需要超過10年才能最終確診, 國外確診的平均時間是5-7年。 如果出現持續性的腹瀉、心慌,

陣發性的腹痛, 面部潮紅, 皮膚遊走性紅斑等就要注意了。 ”

國內治療水準迫切需要提升

因為內分泌腫瘤的很多症狀很多疾病都會有, 因而大部分臨床醫生很少會想到患者所患的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提高廣大醫護人員對疾病的認識也是迫在眉睫。 為了更好地介紹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的最新國際方案, 提高國內有關該疾病的診療水準, 湯其雲教授曾多次前往英國開展相關學習和深入研究, 回國後帶領團隊在國內首次翻譯並出版了《胃腸胰和胸部神經內分泌腫瘤手冊》 這一專病巨著, 旨在提高廣大醫護人員對該類疾病的認識, 提高國內的診斷和治療水準, 也更好地向大眾科普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相關知識。

湯其雲教授表示,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所有的惡性腫瘤都適用, 但是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來說, 只能用“防不勝防”四個字來概括。 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每3-5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這樣能夠及早發現問題, 及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