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跛行如何治療
我們都知道, 跛行是現在常見的一種生理疾病,但是間歇性跛行卻很少為人所知。 大多數人並不明白間歇性跛行與跛行的區別在哪裡,也不明白間歇性跛行該怎麼辦。 而且, 如果這種症狀不及時解決的話, 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很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前預防這種病症, 並且得以根治,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間歇性跛行應該怎麼樣治療吧!
一、間歇性跛行
指患者從開始走路, 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 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 下肢麻木無力, 以至跛行, 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 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 仍可繼續行走, 再走一段時間後, 上述過程和狀態再度出現。 治療酌情採用保守療法或手術治療。
二、治療原則
1.保守治療
大多數的腰椎椎管狹窄症患者經過保守治療, 症狀可以得到明顯緩解。 方法包括:
(1)一般取屈髖、屈膝位側臥, 休息3~5周症狀可緩解或消失。 老年人長期臥床易引起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及肺炎等併發症, 建議不宜超過2~3周。
(2)藥物治療:給予適量的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
(3)功能鍛煉: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橫截面積增大, 減輕對馬尾神經的擠壓。
(4)支具應用:腰圍(或腰椎保護性支架)可減輕脊柱運動時關節突及椎間盤對馬尾神經根動態的牽拉及壓迫。 但不宜長期應用, 以免造成肌肉萎縮。
(5)硬膜外間隙給藥:注入類固醇藥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 部分患者暫時緩解疼痛, 但有可能病情加重或癱瘓。 多次注射會引起神經粘連, 增加手術難度。
(6)其他:牽引、局部封閉、針灸、推拿等。
2.手術治療
如果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 自覺症狀明顯且持續性加重, 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或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痛和明確的神經功能損害, 尤其是嚴重的馬尾神經損害, 或腰椎滑脫、側彎進行性加重, 並伴隨相應的臨床症狀, 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